(第292期)
6月5日17时57分迎来芒种节气。
芒种一到,我们逐渐感受到夏天的气焰,一个人走在路上,能听到阳光踩在你帽檐上、围着你脑袋打转的声音。芒种,忙种,这时节也是插秧种稻的日子。
南北,都是农家最为忙碌的时辰。但这样的“忙”是痛快的、喜乐的。忙得有奔头,心下反而是适意的、松快的。
这个时节,你是否也在心里种下一个小愿望呢?
什么是芒种?
芒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中:“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思是说,只要能长草的水田,都可以种麦子或者稻子。当然,这句话中,是读作芒种(zhǒng),芒种泛指长着芒刺的各种谷物。
那么,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呢?
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从主要粮食作物来看,是:有芒的麦子该收了,有芒的稻子该种了。所以芒种时节是“亦稼亦穑(sè)”,又得收,又要种。谚语说:“杏子黄,麦上场,栽秧割麦两头忙。”所以芒种,也经常被人写成“忙种”。虽说是收和种两头忙,但芒种节气的名称本义,重点是种,节气名称更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赶紧种,千万别错过天时。
谚语说:“芒种后见面”,不是说咱们芒种之后见一面,而是芒种之后收完了麦子,打完了麦子,我们就可以见到新面,吃到新面了。所以到了芒种,人们终于熬过了青黄不接的时段,虽然忙,但是心里踏实了。
芒种·三候
芒种一候“螳螂生”,古人认为芒种时节螳螂破茧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拟态专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叶。
芒种二候“?(jú)始鸣”,成语“劳燕分飞”,“燕”指燕子,“劳”指的就是伯劳鸟,即“?”。
芒种三候“反舌无声”,在古人眼中,伯劳鸟和反舌鸟是善鸣之鸟中的两类典型代表,此时节,伯劳鸟啼鸣,而反舌鸟收声。
芒种·送花神
芒种送花神,是中国人绵延千年的岁时风雅。与农历二月十二恭贺百花生日的“花朝节”(也叫“花神节”)相对应,一迎一送之间,积淀着中国先民钦敬自然的人文情怀。相传芒种日,百花凋零、群芳摇落、花神退场,民间会在这一天举行仪式饯送花神,表达对花神赐美人间的感谢,以及盼望花神明年再会的美好希冀。
芒种·青梅煮酒
芒种时节,梅子成熟,正是煮梅、食梅的好时候。由于新鲜的青梅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食用,最常见的加工方式便是“煮梅”。此外,民间还流行酿制青梅酒,味道清爽。《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中便有“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的描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芒种·絮语
六月,年已过半,收的是上半年的果实,种的是下半年的幼苗。
在这最“忙”的时节,我们祝即将踏上考场的莘莘学子,愿你们沉着冷静,将多年“种植”转成“收获”。愿你们勇敢逐梦,追光的少年一定会迎来自己的光芒万丈。
我们祝忙着打拼生活的每一个人,保持内心的节奏,有收获也有行动,既能得到努力后的犒赏,也不忘继续向上生长。最重要的是,忙碌的同时返璞归真,守护一刻“闲”心,慢慢感受身边的风景,细细陪伴身边的人。
芒种芒种,忙有所获,种有所得。
愿一路向前的你,收获惊喜,不失自在!
主创: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