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蜡嘴雀
灰喜鹊
灰鹡鸰
山斑鸠
八哥
星头啄木鸟
“打鸟”是摄影爱好者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今年,“打鸟”火了,随着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打鸟”行列。记者从郑州市动物园了解到,要说“打鸟”,动物园可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仅有种类众多的珍稀鸟类,还有很多“不在编”的野生鸟儿。
郑州市动物园里最常见的野生鸟儿当属珠颈斑鸠、麻雀、喜鹊、灰喜鹊等。珠颈斑鸠的颈部有黑底白点的斑块,就像戴了一个珍珠围脖。麻雀则是集群活动,喜欢在屋檐、墙洞等地方筑巢。喜鹊头、胸、背都是黑色,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学习能力很强,也有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灰喜鹊就是我们常说的山喜鹊、蓝膀香鹊,有黑顶冠,背部为浅灰棕色,可以跳跃行走。
除了这几种人们耳熟能详的鸟,动物园内乌鸫(dōng)和白头鹎(bēi)也非常多。乌鸫全身黑色,喙为黄色,比较容易辨认。乌鸫非常擅长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称得上是实力派“歌手”,绰号“百舌鸟”。不仅如此,乌鸫还特别爱记仇,会用鸟粪进行报复。
白头鹎有着毛茸茸的白头,因此也叫“白头翁”,翅膀是灰绿色的,喉至上胸为白色,顶冠黑褐色。宋代魏野的“有何辛苦有何愁,个个林间尽白头”写的就是白头鹎。
除此之外,在动物园里生活的还有鹊鸲(qú)、灰椋(liáng)鸟、八哥、戴胜、北红尾鸲、黄腹山雀、灰鹡鸰(jí líng)、家燕、燕雀、银喉长尾山雀、黄腰柳莺、黄眉柳莺、黑尾蜡嘴雀、星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黑水鸡、白鹡鸰、山斑鸠、夜鹭、红喉姬鹟、白眉姬鹟、棕腹啄木鸟等野生鸟儿。园里郁郁葱葱的树木是野生鸟儿栖息、繁殖的理想之地。
记者 裴其娟 通讯员 李文悦 文/图
连日高温,空调不凉快赶紧找人修?
专业人士:少花冤枉钱,多种方式可自查
连日来,郑州气温持续“高温不退”,5月19日,最高气温极值更是飙升至43.7℃。酷暑之下,空调自然成了大家不可或缺的“避暑神器”。然而,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空调,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对此,记者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别让空调成了高温下的闹心事
连日来,郑州气温持续突破40℃,空调也被戏称为“续命刚需”,可制冷效果打折、噪声扰民、维修纠纷……有关空调的一些“花式作妖”也成了不少人的闹心事。
“遥控器都调到16℃了,半夜还能把人热醒。”家住郑东新区聚源路的张先生说,从今年五一开始,他就不定时地使用空调,直到前几天自己半夜被热醒,才发现空调已经不怎么制冷了。
空调售后服务热线、正规空调维修、空调维修上门……张先生在网上一搜,各种各样的维修广告信息让他应接不暇。他就找了离自己家比较近的某维修公司胡师傅前来上门维修,一次给家里3台空调充了氟利昂,算上上门、高空作业等费用,经过讨价还价支付了600多元,可胡师傅走后那台问题空调依然存在制冷问题。
随后,胡师傅二次上门,又是焊接又是换材料,折腾得满头大汗,可是空调依然没修好,这次胡师傅也没好意思要上门等费用,张先生也没好意思让胡先生退钱,毕竟给其他空调也充了氟利昂。
“这网上找的真不靠谱,他们说缺啥就是啥,自己只有乖乖掏钱的份!”张先生感慨道。
无奈,张先生向购买空调的商场客服进行了求助,没想到商品还在保修期内,这次不花钱就搞定了。
上海市民过女士为父母在某互联网平台上预约了空调清洗服务,没想到却麻烦不断。“清洗第一台时,他在我们的帮助下才把空调装回去。清洗第二台的时候,发现他把空调洗坏了。第三台空调我也不敢让他洗了,就让他离开了。”过女士说,空调在清洗后直接“罢工”。过女士只好联系了空调品牌方来维修空调,光维修费就花了500多元钱。
制冷效果不理想,先别急着找人修
遇到空调不制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海尔河南分公司服务总经理宋德聪说,遇到空调不制冷,可以先通过以下方式自查。
1.滤网堵塞,会出风量小,制冷效率低。可以关闭电源→拆下滤网(参考说明书)→用软毛刷或吸尘器清理灰尘→温水+中性洗涤剂轻柔冲洗→晾干后装回。
2.外机散热不良,外机周围有杂物遮挡或冷凝器积灰。可通过清理外机周围1米内的杂物(如树叶、纸箱)→ 用软毛刷或吸尘器清洁冷凝器翅片(注意勿压弯)。
3.制冷剂不足(需专业判断)。运行一段时间后仍不凉,外机铜管结霜或无明显冷凝水。制冷剂泄漏需专业人员检测修复,不可自行添加。
4.模式设置错误。确认遥控器设置为“制冷”模式,温度调至24℃以下,风扇速度调高。
5.电源电压不稳,空调频繁启停或无法启动。检查家中电压(如用万用表测量插座电压是否在220V±10%内),必要时加装稳压器。
如自查后仍不制冷,且外机压缩机不运转;听到异响、漏电或烧焦味(立即断电并报修);制冷剂泄漏(铜管油渍、长时间不制冷)就需联系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了。
宋德聪同时提醒,要对空调进行定期保养(每年使用前、停用后各清洁一次)可大幅降低故障率。若自行处理无效,建议优先联系官方售后(避免非正规维修乱收费)。
遇到空调维修纠纷,怎么办?
河南经东律师事务所王子万律师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若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服务涉嫌欺诈,应依法补偿消费者的损失。在空调维修事件中,消费者如果遭遇了冒充品牌官方电话的第三方售后行为,有权向相关机构进行投诉。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联系官方售后。
在有的空调维修过程中,也存在空调维修诈骗,这些犯罪分子精心伪造品牌官方身份,通过网购相关“工作要件”如品牌工作服、报价单和工作证等,冒充官方维修人员接单上门。在检修过程中,他们谎称需要更换重要配件,实际上并未真正更换,而是通过无中生有、以次充好和小病大修等手段骗取消费者钱财,甚至因不当操作导致机器原始配件受损。一旦发生这类事件,消费者可以报警处理。
记者 张玉东
吹出“白肺”、面瘫
天热莫贪凉 空调清洗要正确
近日,全国多地气温持续攀升,空调成为人们纳凉的“救命神器”。然而,空调的不当使用却悄然威胁着健康。成都李先生吹了3天空调,患上军团菌肺炎,左肺“白”了一半;武汉张女士夜间贪凉直吹空调,突发面瘫导致“嘴歪眼斜”……医生提醒,忽视正确清洗和科学使用,空调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引发多种疾病。
闲置一年空调直接打开吹,患上军团菌肺炎
今年5月初,成都气温骤升,李先生打开已闲置一年的家用空调,调至最低温度。3天后,李先生突发高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和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症状非但未缓解,反而出现呼吸困难。家人紧急将其送往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胸部CT检查显示其左肺呈现大片白色影像,几乎占据一半肺部。经肺泡灌洗检测,最终确诊为嗜肺军团菌肺炎。无独有偶,深圳某幼儿园曾因中央空调未清洗,导致30余名儿童集体出现过敏性鼻炎;网约车司机张先生因车内空调滤网长期未更换,吸入霉菌后患上慢性支气管炎……类似案例在每年夏季频发。
“这种病菌的‘温床’正是长期未清洗的空调。”5月19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金亮解读了成都李先生的病例。他说,嗜肺军团菌在潮湿环境中繁殖迅速,空调内部若积满灰尘、冷凝水未及时排出,便成为病菌滋生的“培养皿”。当空调开启时,携带病菌的水雾被吹入室内,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引发感染。李先生的空调因一年未用,滤网、蒸发器内堆积了大量霉菌和灰尘,加上他长时间紧闭门窗,导致病菌浓度迅速升高,最终酿成严重后果。不清洗空调易得细菌感染?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曾对家庭空调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显示,使用两年以上的空调滤网灰尘厚度可达1厘米,蒸发器缝隙中滋生的尘螨和霉菌数量超标数十倍。当空调运转时,这些污染物随冷气扩散,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可能激增10倍以上,严重威胁呼吸系统健康。
家用空调清洗需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切断电源,拆卸滤网并用中性清洁剂浸泡冲洗;其次,对蒸发器喷洒专用清洗剂,静置15分钟后擦净残留;最后,开启空调运行30分钟,排出污水。
对于中央空调或复杂结构,建议请专业人员深度清洁。此外,汽车空调同样需定期更换滤芯,并使用杀菌喷雾对风道进行消毒。
睡觉空调开到22℃,一夜醒来面瘫了
与李先生的遭遇不同,武汉市民张女士的“空调之劫”来得更为突然。炎热的夏季,32岁的她因工作疲惫,深夜开空调时将温度调至22℃,并选择睡眠模式。次日清晨,她发现左侧面部僵硬、嘴角歪斜,右眼无法闭合,经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瘫)。
王金亮解释,夜间睡眠时人体肌肉和毛孔处于松弛状态,若空调风直接吹向面部,冷刺激会导致局部血管痉挛,面神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水肿、受压,从而导致面瘫。科学使用空调保健康除了清洗,空调的科学使用同样关键。
牢记“三不”原则:
“不贪凉”,室温建议设定在25℃~26℃,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
“不直吹”,避免冷风直接接触面部、颈部等敏感部位,出风口可调至朝上,利用冷空气下沉原理实现均匀送风;
“不密闭”,每2~3小时需开窗通风10~15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对于免疫力较弱人群,如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更需谨慎。
王金亮提醒,军团菌肺炎潜伏期达2~10天,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若自行服药无效应及时就医。面瘫患者若能在发病48小时内接受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并配合针灸康复,可大幅缩短恢复周期。
记者 黄栖悦
危险:水深、断崖多、水草缠绕 重要:是咱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地
尖岗水库暗藏隐患不宜游泳
尖岗水库工作人员在巡逻
有人在扯拽防护网,试图进入库区
夏日炎炎,高温持续,有人不顾安全,破坏了尖岗水库周围的防护网,冒险进到水库中野游、钓鱼。昨日,本报记者跟随郑州市水利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尖岗水库运行中心工作人员,对尖岗水库及周边区域展开安全调查,为您揭示平静水面下不为人知的安全隐患,并对冒险进入水库游泳者进行了劝阻。
现场直击
水库巡逻人员 劝离游泳、垂钓者
尖岗水库现有水面7500余亩,为郑州市一级饮用水备用水源,是全国重点防洪水库,是市民熟知和喜爱的夏季“打卡”地。但是,暑期发生在这里的溺水事故也成为一些家庭抹不去的悲痛。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跟随水库管理人员乘坐巡逻艇对水域进行巡逻。平静的湖面被警笛和马达声打破,眼见着艇上的管理员逐渐靠近,几名游泳者快速回到岸边匆匆离开水面,水边树荫下的垂钓者也纷纷收杆。
在一处近水的窑洞边,几名年轻男子摆起了烧烤和游泳工具,还有人赤脚进入水中捉鱼纳凉。管理员上前提醒,库区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催促其尽快离开。
这边还在劝阻,又有两名中年男子骑着电动车径直驶向水边。一名男子称:“这天儿太热了,就想着来水里凉快凉快,现在不让洗了?”管理员回应:“这里一直都是禁止游泳的!一来是饮用水源地,二来水下情况复杂,非常危险。”
在管理员劝阻下,两名男子调转车头离开现场。
刚修复的防护网、监控
又遭人破坏
昨日上午10时许,管理人员离船巡视周围的安全防护措施。库区周边大大小小的路道设置了20余处安全防护网,如今很多地方已被工具铰开,他们每日巡查缝缝补补,连监控探头和太阳能板也遭到“精准破坏”。
管理员巡查之际,手机突然出现警报,监控探头拍到刚被补上的一处防护网正在遭受破坏。视频之中,几名男子手拿烧烤炉、饮料,一名中年男子手持弹弓朝着监控位置瞄准,另几名年轻男子尝试翻越防护网无果,又不断拖拽防护网,其中一人最终扯开接口,通过缝隙进入库区。
当记者跟随管理员赶赴现场时,巡逻艇刚刚靠岸,几名男子立即骑着电动车离开,此前刚被修补的防护网上又出现了一个能容成年人通过的大洞。
管理员强调,虽然日常巡逻的方法比较笨,但能够有效地预防意外出现。水库已经从20年前暑期一个月出现数十起溺水事故,到如今两三年可能都不会出现了。
他表示,近年库区增强了夏季防溺水的宣传工作,同时增强了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一方面联合附近村庄、城管执法人员及派出所民警开展联合巡查和管理,另一方面将持续加强对周边区域的巡逻,同时通过预防溺水专题宣讲,呼吁市民朋友和家长学生重视生命安全,保护饮用水水库。
危险提示
水深8~20米,水底断崖多,水草错综缠绕
“一些市民朋友时不时就会来游玩,我们从早上七八点钟一直到晚上,需要不间断的巡逻催促,生命安全不容一丝马虎。”为直观展示尖岗水库近岸水域潜藏的危险,水库管理员取来一根4米长的塑料测深竿,选择游泳、垂钓和野炊人员经常聚集的窑洞附近水域,现场进行了一次触目惊心的水深实测。
当测竿探入距岸边1米处时,水面已没过竿身一半;继续向前1米,整根测竿瞬间没入水中;再往前延伸,即便将整根测竿完全插入,仍无法触及水底。管理员特别强调:“很多人以为岸边水浅就安全了,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里的水域深浅非常不规律,可以说到处是陷阱。”
最新测量数据显示,尖岗水库库区一级保护范围内,坝前水深达17~20米;上游郑登快速路侯寨大桥、娄河及树木园周边水域水深8~12米。
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危险的区域恰恰是距离岸边仅两三米的浅水区。“第一步可能还能踩到底,第二步就直接坠入深坑!”管理员解释道,“水库95%的区域都存在这种‘断崖式水深变化,离岸1~2米处水深就骤增至3~5米。”
更危险的是,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暗藏杀机——错综缠绕的水草、尖锐的乱石杂物密布水底,一旦不慎被缠住或绊倒,人在惊慌失措中极易酿成悲剧。
呼吁
提高防溺水意识
远离危险水域
高温袭来,暑期临近,前往尖岗水库打卡的人员逐渐增多,不少人把亲友聚会和公司团建的地点选在了岸边,一些未成年人被家长带到了水边,大人们在烧烤欢聚之时,孩子近岸戏水往往徘徊在危险边缘。
清凉可贵,但生命无价。本报联合郑州市水利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尖岗水库运行中心呼吁广大市民,在享受夏日清凉时务必提高安全意识,选择正规、安全的消暑场所,那些看似平静的水域往往暗藏杀机,一时的疏忽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特别是家长朋友们,更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教育,让防溺水意识深入人心。
尖岗水库作为郑州市重要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这里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更是城市供水安全的保障。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擅自进入水库区域活动,共同维护这一方净水。
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防线,既要守护好个人生命安全,也要保护好珍贵的水资源。如发现任何涉水安全隐患或违规行为,欢迎随时通过市民热线反映。愿每一位市民都能度过一个安全、清凉、美好的夏天,让生命之树常青,让城市之水长清。
记者 汪永森 实习生 陈怡霖 文/图
成为夏日户外烧烤、露营的热门装备
卡式炉有哪些安全短板亟待补足?
新华社发
新华社太原5月8日电 近年来,随着“户外风”劲吹,卡式炉因其便携、易用等特点成为户外烧烤、露营的热门装备,被称为户外“神器”。但与卡式炉相关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卡式炉有哪些安全短板亟待补足?该如何安全使用?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小小卡式炉缘何问题多?
“五一”假期期间,北京的陈先生与邻居两家人在野外烧烤时,所用卡式炉突然爆炸,导致7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严重的住院治疗。据当事人描述,爆炸瞬间毫无征兆,小小气罐威力巨大,炉具刚购入一个月,仅第二次使用。
卡式炉,又称便携式丁烷气炉,是一种以灌装丁烷气为主要燃气、用火进行直接加热的非固定烹饪厨具。浙江省燃气具和厨具厨电行业协会秘书长叶静介绍:“前些年卡式炉主要应用于餐饮行业,方便对火锅、干锅等食物进行持续加热,但近年来,随着户外活动的兴起,卡式炉快速进入家庭场景,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购买卡式炉用于户外烧烤、煮食。”
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看到,卡式炉产品在“野餐用品热卖榜”等榜单上名列前茅,品牌主推产品普遍销量过万,最畅销的一款产品销量超过20万,不同品牌卡式炉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气罐价格在10元上下,商家多以“露营野餐必备”“烧烤火锅”“户外便携”等为卖点。
在卡式炉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相关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今年4月6日,河北石家庄一女子在户外露营烧烤,卡式炉突然发生爆炸,桌上食物及锅具被炸飞,所幸人员没有受伤。今年2月25日,河南一烤肠摊位所用卡式炉发生爆炸,没有人员伤亡。2024年12月10日,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发视频称,自己在户外用卡式炉烧水时,遇到爆炸被炸伤。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仅2025年以来,就有多位消费者反映卡式炉安全问题,包括漏气、多次起火、瓶身变形,以及卡式炉爆炸导致家人头部手部被炸伤等。电商平台部分商品评价中,也不乏消费者反映遭遇卡式炉质量问题,有网友称产品爆炸伤人。
各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采访了解到,卡式炉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产品质量、使用环境、操作方式等都有关系,当前卡式炉这一产品仍然在多个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广东燃气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欧阳健民告诉记者,卡式炉这一产品依据的标准主要是GB/T 38522—2020《户外燃气燃烧器具》,但这一标准是推荐性国标而非强制性国标,卡式炉的生产过程监管也不受3C强制认证或生产许可证制度的约束,因此产品在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把关上过于宽松。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正规厂家的正规产品相对来说安全性能更高,如一些产品会配备过热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一旦气罐过热或压力过高,会自动切断供气,保障使用安全,但小厂产品、劣质产品或是没有配备安全装置,或是安全装置无法达到应有性能,关键时起不到保护作用。
卡式炉所用气罐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使用安全。有从业者表示,卡式炉气罐要求95%以上是丁烷,但有商家为了节省成本,以次充好,在罐中混入大比例丙烷,使卡式炉能承受的气压、温度更低,更易爆炸。此外,气罐本身所用材料优劣、接缝处是否牢固等,也都会影响使用时的安全。
——部门监管存在盲区。记者了解到,对于卡式炉的监管主要归口于市场监管部门,一些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也在积极通过抽检、巡查等方式加强对卡式炉的监管,但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在人员配备、检测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有业内人士表示:“抽查是抽了,但检测能力不行、检测项目不全,发现不了企业的问题,难以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把控。”
——公众安全意识不足。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薄涛表示,相当多数量的安全事故与使用者安全意识不足、操作不当有关。如使用时未注意卡式炉周围有遮挡、容易影响散热;使用有明显变形、有漏气风险的气罐;不注意气罐使用期限;私自改装炉具;使用的锅具明显大于炉具等,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看到,商家对卡式炉的展示页面中,多以“安全防爆,终身质保”“安全保护”“多重防爆”等宣传语展现产品的安全性,但对具体的使用注意事项则提醒较少。
产品安全才能保护消费者安全
受访人士表示,随着卡式炉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使用日益普及,对此类产品的安全监管也亟待加强。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特别是推进强制性国标的制定和出台,推动卡式炉产品纳入3C认证或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从源头把控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只有产品足够安全,才有消费者的安全。”叶静表示,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执法检查,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检测能力,让监管更精准、更有效。
浙江一家卡式炉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针对产品的安全痛点,企业也在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改进卡式炉的设计和生产。“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会更愿意投入研发,做出更安全的产品。”上述负责人说。
欧阳健民提醒,卡式炉的设计和制造均按户外产品的要求进行,而家庭餐桌、餐厅等室内场所对燃具有更高的要求,如必须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等,因此卡式炉的使用场所应仅限于户外,对此也应当加大宣传,让更多公众知晓。
薄涛等受访人士提醒,消费者要从正规渠道、正规商家处购买产品,注意查看产品标识信息,要选择装有过压保护装置的产品,定期检查过压保护装置能否正常使用;使用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警示信息等,检查气罐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且没有损坏或泄漏;不能将罐体倾斜、倒置,不能私自拆卸改造燃具;使用时要远离其他热源和易燃物。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大锅小灶’。”薄涛表示,锅具的底盘如果大于炉体,会使热量通过锅具传递到气罐处,导致罐内温度上升引发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