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郑州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热浪来袭,高温天气下,该如何给孩子做好健康防护?河南省儿童医院专家联合推出“儿童过夏指南”,提醒家长重点防范高温天气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意外伤害!
高温天气须警惕儿童中暑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科主任王海军表示,相对于成人,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对热的调节能力不足,是中暑的易感人群,且更易并发器官损伤,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中暑。
专家表示,高温天气中,孩子出现这些症状都是中暑,其中,按照中暑病症程度分为三类:
先兆中暑,口渴、乏力、多汗、头晕,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
轻度中暑,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体温超过38°C。
重度中暑,患者则会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
如何有效预防儿童中暑?
医生表示,首先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同时,注意补水要“少量多次”,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建议不要在高温时段外出,切忌长时间暴露在大阳下,尽量避免在10时至16时外出运动。夏季要选择轻便透气、浅色的衣服,及时更换掉被汗浸湿的衣物。婴幼儿选择轻薄包被,切忌过度捂热婴幼儿。当发现自己或孩子有中暑症状时,请立即停止活动并做好中暑急救措施;对于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特殊人群应加强看护。
应对中暑4步急救超关键
1.快速转移,一旦发现孩子有中暑迹象,应以最快速度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孩子平躺,去除全身的衣物。
2.科学降温,用冷水反复擦拭患儿身体,同时扇风进行降温。若条件允许,用毛巾裹住冰块,放在孩子颈部、腋下、腹股沟这些大血管经过的部位。
3.合理补水,如果孩子意识还清醒,可以喝一些运动饮料或加了少许盐的冷开水。但要记得别大口猛灌,应少量多次饮用。
4.及时送医,若患儿中暑情况严重,立刻拨打120送医。
医生强调,外出时,家长一定要切记,一定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当外界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不开空调、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可能致命。高温下,儿童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热射病”,也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情况。热射病一旦发生,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
夏日炎炎谨防“病从口入”
河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科学科主任李小芹特别提醒,炎炎夏日,儿童夏季消化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而不当饮食是最大隐患。“消暑神器”西瓜虽清甜解渴,却暗藏风险,建议现切现食,并确保刀板经过沸水消毒,冷藏时需裹保鲜膜且存储不超过12小时,二次食用时应当削去表层以保证安全。
医生表示,关于冰箱使用,需要明确“低温≠灭菌”。隔夜饭菜存在较高风险,特别是叶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隔夜后可能激增60%;冷藏食品食用前需充分加热,要求中心温度达到70℃并持续2分钟才能有效灭菌;同时要注意生熟食品分层存放,生鲜食材应放置在专用保鲜盒中。
临床数据显示,7~8月儿童急性胃肠炎就诊量会激增40%,其中冷刺激是主要诱因。冰镇食物会突然刺激稚嫩胃肠黏膜引起血管痉挛,持续低温环境会使消化酶失活造成功能紊乱,更会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让致病菌有机可乘。
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当孩子出现持续呕吐超过6小时、24小时内腹泻超5次、体温突破38.5℃,或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
李小芹表示,保护健康,预防胜于治疗。建议家庭配备专用砧板、刀具,外出就餐选择卫生环境达标的餐厅,共同为孩子们构筑坚实的夏季饮食安全防线。
做好监护,警惕儿童溺水
此外,儿科专家们表示,随着气温走高,儿童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溺水事故往往在几十秒内就会发生,且过程极其安静迅速。孩子一旦呛水,很可能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即便及时获救,缺氧也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专家建议,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注意加强教育,小朋友绝不能单独或和小伙伴结伴去野外水域玩耍,游泳必须由家长陪同。远离危险水域:水库、河边、工地水坑等区域不靠近、不逗留,选择正规泳池活动。并且,游泳要做好安全防护:游泳前热身,穿戴救生衣或浮具,不在水中嬉闹推搡。发现他人溺水,切勿盲目下水施救,应大声呼救并拨打119、120,寻找竹竿、救生圈等工具帮助。
记者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