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爱青年 青年爱郑州 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探寻他们在郑州实现价值的深层“密码”

2025-05-1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郑州把“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面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努力让广大青年在郑州“创业有平台、创新有支持、就业有保障、生活有温度、发展有预期”,“郑州爱青年、青年爱郑州”就是郑州发展的真实写照。

实行“郑聚英才计划”、引育创新创业团队,支持优秀青年人才项目……随着郑州人才政策不断迭代、人才服务不断升级,郑州市人才虹吸效应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来到郑州、留在郑州、扎根郑州。

又是一年毕业季,记者采访了4位优秀毕业生,他们之中有信心满满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在热爱领域发光发热的职场人,有跨越千里奔赴中原沃土的追梦人,也有在乡村振兴广阔天地间挥洒汗水的新农人,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探寻他们选择在郑州实现自我价值的深层“密码”。

将青春书写在郑州科技发展里

“我们这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既要做勇攀技术高峰的孤勇者,更要做推动郑州产业升级的急先锋,要全力以赴用青春汗水建设出一个闪耀世界的智能郑州。”202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目前就职于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于雅彤,跨越5000里与郑州温暖奔赴,在中原沃土扎根发展。

2017年,于雅彤得益于援疆政策,来到河南求学。在她看来,坐着列车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河南时,这不仅是追逐梦想的求学迁徙,更像是一场横跨天山与黄河的“双向奔赴”。

2023年,她入职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一年半的时间内,于雅彤独立统筹22个智能制造项目的交付,2024年度更是实现15个项目100%如期交付、创造产值近千万元的好成绩。

“身为科技工作者,我时刻感受到郑州科技迅速发展的强劲脉搏。”郑州拥有5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600余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北大、哈工大等全国16所一流院所在郑州设立研究院,阿里云计算、深信服等10家智算领域知名企业落地郑州……“这里的科技创新资源丰富,鼓舞着我们为郑州发展贡献全部个人力量。”8年前,于雅彤和男友来到河南求学,8年后他们选择在郑州安家。“这不仅是人生的选择,更像是一粒天山雪水凝成的种子在中原沃土发芽。”她说道,“郑州用‘人才政策大礼包’解决了我们的安居之忧,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搭建了我成就梦想的舞台。”未来,她希望继续为梦想拼搏,在中原大地看到更多科技成果落地。

丈量中原大地 绘制“星图传奇”

“希望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郑州,建设郑州。”河南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紫瑞向毕业生发出邀请,“欢迎加入我的团队,我们期待与你一同站在商业航天与数字经济的交汇点,用技术创新丈量九州苍穹。”

自2010年踏入郑州大学校园,郑紫瑞已在郑州扎根、成长15年。“15年前,当我被调剂到‘地理信息系统’这个陌生专业时,一度感到非常迷茫。大一开学后,当老师在遥感课上展示卫星影像时,屏幕里跃动的黄河金带与嵩山翠脉,瞬间唤醒了我儿时看着天空数星星的记忆。”在日常学习中,她对这个专业兴趣逐渐浓厚,并最终选择从事这个行业。

在她看来,郑州正以其独特的“天地之中”优势成为承接这份星光的天然平台。所谓“冷门专业”,不过是尚未被点亮的星空,中原大地正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星图传奇”。

遥感技术早已突破传统认知的边界,成为横跨多个行业的“智慧之眼”。从一粒小麦的生长监测,到一座城市的智慧运行,遥感技术正以“上天入地”的全能姿态,为各行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令郑紫瑞感到由衷自豪的是,2024年5月20日,以她所在的公司为首,让郑州拥有了自己的“眼睛”——“郑州航空港号”卫星。更令人期待的是,公司已实现将航天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建设航空航天研学基地,开发“河南人自己的航天课堂”,让孩子们在观测卫星过境、解读遥感影像的过程中,触摸星辰大海的浪漫。

为数字郑州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郑州这片土地见证着我4年的蜕变,郑州给予我们青年无限追求梦想的机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5届应届毕业生冯冉江坚定地选择毕业后留在郑州,为郑州的数字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大学4年,冯冉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个人专业技能。毕业求职时,他在导师的启发下,选择了中通建设计院,坚定地选择与郑州这座城市同频共振,将个人小我融入郑州发展中去。

“选择留在郑州,也是因为这座城市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在冯冉江看来,郑州这两年的数字建设就像按下了加速键,“郑好办”APP让公共服务更聪明,动动手机即可“一站办事”。郑州带给他的惊喜远不止事业机遇。“人才公寓、创业补贴、落户便利……青年人才政策让我感受到诚意满满。”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同样充满着文化魅力,河南博物院贾湖骨笛让他仿佛隔空与9000年的文明“对话”,发生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麦田里的故事让他读懂了中原大地的坚韧与浪漫,油化厂、瑞光创意工厂、“大玉米”、金融岛这些城市地标带给他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郑州不仅是机遇之城,更是一座会拥抱年轻人的城市。这里有政府诚意满满的支持,有中原文脉滋养的厚重底蕴,有充满烟火气的文创街区,更有无数和我们一样,愿意用青春浇筑城市未来的伙伴。”冯冉江期待着与所有选择郑州的同学们并肩前行,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在郑州,有这么一位扎根农村8年的新农人,他选择了“小众路线”,把热带水果火龙果种到郑州来。他就是郑州红龙果你我她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郑州辰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磊。

在韩志磊看来,个人的成功不是终点,带动乡亲们致富才是目标。随着市场对产量和品类的需求不断增加,他决定成立农业合作社带着乡亲们一起干,按照“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统一经营”的模式带领200余名乡亲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他还积极发展电商直播,通过“一村一品一主播”来拓展销路。如今合作社的大棚数量已经发展至37个,种植品类超20种。基本不存在农产品滞销问题,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郑州大力推进乡村游、体验游、研学游等农业新业态发展。2022年,韩志磊结合市场需求,合伙在家乡打造了一个占地260余亩的辰耕农业田园综合体。园区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科研教育、电商直播为一体,重点发展观光旅游、生态采摘、研学实践、公司团建、休闲露营等项目。自运营以来,每年入园人数近8万人次,收入2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就业1000余人。

“最肥沃的土地不在远方,而在我们敢于扎根的地方。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乡村振兴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韩志磊认为,农业创新不是未来式,而是正在进行时,“让我们用智慧唤醒沉睡的土壤,让乡愁变成动人的风景,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新时代青年最浪漫的创业史诗。”

本报记者 杨柳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