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托师、整理收纳师、无人机飞手......探秘那些“玩”出来的新职业

2025-05-1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新职业悄然诞生,其中不少竟是“玩着玩着就玩出来的”。这些职业看似新奇,却因满足了社会新需求而迅速走红。近日,记者带着好奇探访了郑州的几名新职业从业者,揭秘他们如何将兴趣变为事业。

宠托师:带薪撸猫逗狗

早上6点,楚琳开始仔细核对工具包内的物品:鞋套、口罩、手套、消毒喷雾、便携摄像头,以及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准备的定制玩具。作为职业宠托师,她即将开启一天的上门服务,为4个“留守毛孩子”提供喂食、清洁和陪伴照料服务。

“早些年只有宠物店提供寄养服务,后来出现宠物医院代管,现在越来越多宠物主人选择让我们一对一上门照护。”楚琳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排满的日程表,“我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接了120多单,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1点,10天下来瘦了5斤。”

《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达2793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跃升至3613亿元。宠物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宠托师这一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楚琳告诉记者,这一行的从业者不仅有兼职的宠物店店主、兽医,还有不少像她一样的全职宠托师,但大部分人自己都养有宠物。在她看来,宠托师给爱宠人群提供了“让热爱变成事业”的新可能性。

植保无人机飞手:智慧农业新实践

4月、5月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胡长为的身影穿梭在信阳的田间地头。一架植保无人机在他的熟练操控下,按照预定的航线和高度,匀速飞行在麦田上空,细密的农药像雾一样均匀地洒落在每一株麦穗上。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胡长为在网上了解到植保无人机飞手这个行业。“当时觉得这个职业特别新鲜,几乎没什么人知道,感觉日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联想到自家村子里的大片农田,还有低下的人工打药效率,胡长为觉得干这个“可行”。

最开始当植保无人机飞手的时候,好多农户都不理解胡长为,他还在田里被大爷追打过。“当时人工打药每亩田要用40斤农药,无人机只需要2斤,大爷说这么少的用量咋可能有效,把我当骗钱的骗子追着打。”提到这段经历,胡长为觉得有点好笑。“其实是因为无人机可以精准和适时投放农药,比人工打药少掉了很多的药物浪费。用了一次他们就知道这东西的好了,一天能给四五百亩的田撒完农药,人工根本不敢想象这个速度。”

“近几年,植保无人机迭代升级,稳定性和载药量都比早期强多了,操作也简单。设定好智能程序,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飞手,实现自动化喷洒。所以入行的飞手也多了。”胡长为介绍到,虽然植保无人机飞手的培训周期短,收入也很可观,但想干好这行也很不容易。他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都是他在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胡长为告诉记者,能让无人机飞起来只是最基础的,合格的植保无人机飞手还要懂病虫害,懂农药调配,懂作物习性,懂节气时令。“这些没人教,也没法教,全靠自己实践。”

记者了解到,2019年无人机驾驶员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大典,分为植保、安防、航拍、巡检、物流五个职业方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此举将会进一步推动行业扩张。

整理收纳师:空间规划的魔法师

郑州某高档小区内,苏苏和她的团队正将一件件衣物按色系分类悬挂。客户家中的主卧被成堆的衣物和玩具淹没,团队成员默契地清空衣柜、规划空间,动作利落得像一支训练有素的“收纳军队”。晚上9点半,苏苏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给自己理个发,同时和记者聊聊她的日常工作。

苏苏是一名整理收纳师,今年是她从业的第6年,也是她见证郑州收纳行业从“无人问津”到“网红风口”的缩影。2019年,苏苏辞去了高薪的日企工作,选择回到郑州成为一名整理收纳师。早期大家对这一行的认识还不到位,苏苏有将近半年时间没有开张,“亲戚朋友都不支持我,他们想不通我为什么放着高工资不要,非要去给人家叠衣服,他们也想不通有谁会需要别人上门帮他们叠衣服。”

近年来,整理收纳作为一种独特的亚文化从海外传播至中国,逐渐从一门小众的爱好演变成商业化的服务需求。苏苏告诉记者,整理收纳师“真不是给人叠衣服的”,更重要的是帮助客户规划空间、设计收纳方案,有时还需要“兼职”心理师,帮助客户“断舍离”。从上门预采,到针对性地设计规划方案,再到选配收纳工具、入户整理,支撑苏苏完成这一系列繁杂工作的,是她对收纳整理的热爱。“看到杂乱的房间焕然一新,那种成就感真是太让人着迷了!”

2021年1月,国家人社部正式将整理收纳师公布为家政服务行业细分新工种。随着国家政策红利的加持和人们收纳意识的提高,这个曾经“冷门”的行业也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如今苏苏开办了自己的整理收纳公司,团队的整理收纳服务已经走出河南,开始在新疆、湖南、河北、上海、江西等省市拓展业务。

“玩”出来的职业如何生根

不断涌现的技术新应用、消费新需求和市场新变化,正在打开职业发展的新天地。全国总工会公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为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就业者已达到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

从上门宠托师、服务犬驯养师到收纳整理师、装修管家;从脱口秀演员、网络主播到植保无人机飞手、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网红”职业的背后,是新职业从业者们在用极致的热爱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不断拓宽职业道路的可能性。而如何让“玩”出来的新业态从“网红”走向“长红”,仍等待着政策、市场与从业者的共同答卷。

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郑州市民。不少受访者表示,这些新职业的诞生让人耳目一新:“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把爱好变成工作,挺有意思的!”也有市民坦言,部分新兴行业仍存在服务标准模糊、权责界定不清等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快完善新职业的行业准入、服务标准及权益保障机制,让“玩”出来的职业既有趣味,更有保障。

记者 李娜 魏滢 文/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