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进社区 匠心谱写新篇章

2025-04-13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4月13日上午,郑州社区大学与郑州市非遗保护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心共建的品牌项目“四不像”手工坊,在郑州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热潮。这一天,两个不同主题的公益课堂同时开课,吸引众多社区居民沉醉其中,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日,在东风路街道同乐花园社区,郑州社区大学“四不像”手工坊特聘讲师陈莉的漆扇制作公益课堂开启了第八期课程。漆扇制作是一门极具艺术价值的传统技艺,一把小小的漆扇,凝聚着历史的厚重与匠人的心血。陈莉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向居民们讲解漆扇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从扇骨的选材、打磨,到扇面的绘制、上漆,每一个步骤都吸引着学员们专注的目光。学员们亲手操作,在实践中感受漆扇制作的独特魅力,仿佛穿越时空,与古老的技艺进行一场亲密对话。

与此同时,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枫杨办事处,郑州社区大学“四不像”手工坊特聘讲师赵爱玲的首期木雕课堂也如期开展。木雕艺术源远流长,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将自然材料雕琢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课堂上,赵爱玲展示了各种木雕工具,并现场示范了基本的雕刻技巧。居民们跃跃欲试,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木雕的要领,将手中的木块慢慢雕琢出雏形。从他们专注的神情中,可以看到对木雕艺术的热爱与敬畏。

两场活动的联动开展,标志着“四不像”手工坊在非遗传承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郑州社区大学“四不像”手工坊副坊主吕春燕表示:“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受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认可。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非遗文化深入人心的体现。”据介绍,“四不像”手工坊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通过走进社区、开设公益课堂等形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非遗技艺,打破了非遗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非遗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活在民间、融入生活的文化基因。通过“四不像”手工坊的公益课堂,非遗技艺在社区中生根发芽,培养了一批批热爱非遗的传承者和爱好者。这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此外,这种社区与非遗结合的模式对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非遗走进社区,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便会产生强大的文化吸引力。未来,随着这些非遗技艺在社区的广泛传播,有望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文创产品,将郑州的非遗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城市文化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4月13日的这场联动活动,只是“四不像”手工坊非遗传承之旅中的一个片段。未来,“四不像”手工坊将继续发挥其平台优势,不断拓展非遗传承的深度与广度,让更多的非遗技艺在郑州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属于非遗传承的新篇章。

记者 安欣欣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