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盘活“双循环” 下好高水平开放新棋局

2025-03-0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3月5日,一群外商走进郑煤机集团开启洽谈合作。从“中国第一架”到“世界第一高”,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郑煤机智能化成套产品已覆盖国内各大煤炭基地和世界主要产煤国。

2月24日,中国—柬埔寨人文交流年在郑州圆满落幕,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中柬两国将携手并进,开展更多领域务实合作。

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出席全国两会的驻豫全国人大代表、住豫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在新征程上,河南必须奋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提升高水平开放发展质量,优化高水平开放区域布局,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升开放通道 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近日,中原龙浩航空在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完成首票“一单到底”国际空空中转业务,国际中转货运业务的“换单模式”与“一单到底”双轨并行取得实质进展,物流协同成本将有效降低。

3月6日,郑州铁路圃田站郑州国际陆港作业区内,一列中欧班列(郑州)一声声悠扬的汽笛,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交响乐中奏响“中原强音”。

进入2025年,郑州机场喜讯频传,郑州至比隆、阿布扎比、马德里等多条国际航线相继开通,郑州“空中丝绸之路”飞出开放“新高度”;横跨亚欧大陆,中欧班列(郑州)越跑越多、越跑越快,循环更加通畅,已成为我省高水平开放的生动缩影。

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郑州市今年将持续延伸拓展“数、空、陆、网、海”5条丝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标准建设对外开放门户。巩固提升枢纽能级,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成投用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强化“四港联动”,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加快机场三期扩建与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建设,实现全球主要货运枢纽机场全部通航。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不断深化拓展高水平开放,推进‘空陆海数’丝绸之路建设,大力推动‘四港联动’,发展多式联运体系,打造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制度型开放高地。”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田海涛表示,作为河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航空港区将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四高四争先”,以建设“枢纽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努力提升开放能级,建强开放平台,深化拓展跨境贸易,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为我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贡献力量。

发展高铁物流

扩大开放注入新动能

2024年初,郑渝高铁快运示范线开通,凭借高效、快捷的运输优势,货物发送量稳步增长,目前已突破百万件,累计运输货物7000多吨。

今年1月5日,青岛至郑州高铁货运新线路开通,海鲜、啤酒等特色产品,搭乘高铁快车,几个小时后就摆上了河南百姓的餐桌。

“2022年,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我省交通枢纽优势愈加凸显。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快速高效的物流需求越来越大。”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悦国勇一直聚焦高铁物流这一行业新兴领域。

悦国勇说,目前,河南在全国高铁物流领域呈现出破局领跑的良好态势,高铁物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更加彰显。他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支持河南打造郑州航空港全国高铁物流中心枢纽,这将有助于健全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我省更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郑州是全国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之一,不仅具备先行先试构建高铁物流体系试点的条件,还具有建设国家高铁物流发展实验区的枢纽区位、产业开放和空高联运优势。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说:“现在的高铁网络覆盖了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如果高铁物流发展起来,那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优化营商环境

走活开放发展新棋局

如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少林寺等景区内,外国游客数量持续攀升,因“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郑州迎来一大波“国际流量”;郑州各商场水果摊上的东南亚热带水果、马来西亚鲜食榴莲凭借高效的冷链物流抢“鲜”登陆……

今年,郑州海关将继续抓改革提效能、优服务促便利,优化监管通关模式,支持口岸、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及指定监管场地联动发展,全力促进外贸稳量提质,积极服务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我省以推进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为引领,加快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去年,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有8项创新成果入围河南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数量稳居全省第一。今年,郑州将深化探索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自贸区2.0版,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和RCEP示范区建设,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民间投资成本,出台更多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提高民间投资回报率。”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珺表示,通过高效利用政府投资、充分调动社会投资、拓展民间投资空间,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增长目标。同时,创新产权制度、激发新市民消费潜力,将为内需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这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挑战,还能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水平开放拓展出发展新空间。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在郑州开工;胖东来有望落户郑州;宇通客车继续深耕欧洲市场,与希腊交通合作订单总量再创新高;可口可乐、益海嘉里等国际“巨头”持续加码,延链补链强链……以高水平开放为支撑,河南郑州在奋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的同时,以实干实绩、实功实效交出助力中原更出彩的优异答卷。

记者 张倩 董艳竹/文

张倩 徐纲领/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