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经营主体10万户以上 有效商标注册量超78万件……

2025-02-1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新增经营主体10万户以上、有效商标注册量超78万件、推进食品抽检5万批次……2月14日,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亮出2024年工作成绩单,谋定2025年市场监管新目标。

2024年 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达75.9万件

会议表示,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沉着应变、综合施策,务实担当,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内生动力持续激发

牵头推进餐饮店开办、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3个“一件事”全部上线运行。强化政银企对接,服务企业依托“认证e贷”贷款3.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38亿元。深入开展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新增“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300余家。2024年新设经营主体36.7万户,全市实有经营主体210万户,民营企业占比97.3%,企业类主体占比44.2%,位居中部六省城市首位。

质量强市势头强劲

我市在全省质量考核中连续多年获得A级等次,全市规模以上及重点产业链企业首席质量官聘任率在80%以上。全市批准发布地方标准54项,累计24家企业48个产品入围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

知识产权活力迸发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2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达1.47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达75.9万件,同比增长8.4%。盘点高校、科研院所存量专利2.46万件。新增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8家,累计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57个,专利转化近5千件。

市场监管有力有效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涵盖48个领域27个部门。开展民生领域价格监督检查,为企业减负700多万元;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撤销生产企业3C证书7张,查办案件112起。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查办案件29起。坚持审慎监管,采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2000多件。全市接收消费者诉求93万件,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底线安全不断夯实

稳步推进全市172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完成规范化建设。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检4.8万批次。推进药品电子追溯,实现药品经营环节全覆盖,医疗机构覆盖95%以上。累计对老旧电梯开展安全评估5700台,推动实现全市燃气压力管道定期检验率100%。扎实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27起。

2025年 力争新增经营主体10万户以上

“2025年,我们将全面实施‘三标’活动,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大局、优化监管政策、提升治理能力、防范化解风险,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新局面贡献力量。”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深化改革 推动经营主体量质齐升

以改革护公平。稳步扩大市场监管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筑牢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基础。

以改革提效率。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推动“市监综合监管一体化服务平台项目”落地,推进“全市通办商事登记专员制度”改革,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以改革优环境。全面清理市场准入壁垒,实现“非禁即入”。实施新业态经营许可“一类一策”,探索对食品自动制作、自动售货设备等新业态发放食品经营许可。

以改革增活力。依托郑州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放权赋能”、优化外商企业服务流程,打造具有首创性、特色化的制度创新案例。

到2025年底,力争新增经营主体1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占比稳定在97%以上,推动全市经营主体实现量质齐升。

坚持扩大内需 全年服务企业融资额达10个亿

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将豫质贷、认证贷、名特优新贷等信贷产品与“郑好融”平台进行嵌入耦合,列出市场监管政策支持白名单,打好市监金融服务组合拳,力争2025年底服务企业融资额达10个亿。

有效支撑市场消费。加强重点消费领域标准研制10个以上,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围绕240小时过境免签,制定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相关标准,设置12315外语座席,提升国际化消费维权服务能力。强化监管执法,优化消费环境,发展培育ODR、“放心消费”等企业达到3.5万家。

深化经营主体帮扶。强化涉企收费治理,推动降费减负政策落实落细。持续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培育,推动解决“个转企”难点问题。坚持审慎监管,建立容错机制,健全规范信用修复机制,推进信用监管规范化建设,减轻企业负担。

坚持发展质量 规上企业实现首席质量官制度全覆盖

建立质量奖梯次培育机制,对市长质量奖培育库进行增质扩容,启动郑州市第十届市长质量奖评审,培育市长质量奖8个、提名奖8个。

加强“美豫名品”培育,推广“豫质贷”支持政策,服务企业争取金融增信融资2亿元。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2025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覆盖,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覆盖率达80%以上。

健全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标准体系,发布高质量地方标准20项,新增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个。统筹推进检验检测园区建设,加快布局5个省级质检中心、14个示范项目建设,服务带动我市700多家检验检测机构集群发展。加快推进2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磨料磨具计量中心和1个省级碳测量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新质创新 有效商标注册量将超78万件

提高创造质量。2025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5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件,商标有效注册总量超过78万件。

深化金融服务。探索“科技成果+认股权”融资模式,推动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覆盖面,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金融支持,2025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到8亿元。

加强保护力度。强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快组建郑州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专利审查授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以内。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提高中牟白蒜、新郑红枣、河阴石榴、密二花等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

坚持系统集成 信用规则关联应用率90%以上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和联合抽查,推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监管工作与信用分级分类的深度融合,实现信用规则关联应用率达90%以上。

探索实施柔性监管模式,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实施“沙盒监管”,实现“无事不扰”,探索开展触发式监管,确保“有因必查”。

坚持宽严相济原则,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涉及底线安全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严格执法;对一般性违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运用好首次免罚、轻违免罚、从轻处罚等执法尺度。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强化技术赋能,严格控制专项检查数量,合理减少检查频次,让企业安心发展。

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加快推进ODR企业、放心消费和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承诺等维权网络建设,推动纠纷预防化解与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

坚持守牢安全底线 推进食品抽检5万批次

狠抓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食品抽检5万批次“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提升全链条治理能力。

狠抓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对全市3.5万家医疗器械、9万多家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严管严控。

狠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以及隐患排查系列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狠抓重点工业产品监管。强化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防发生区域性质量问题。

记者 李爱琴 文/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