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历年“两会”热点。回首来路,郑州改革开放交出满意答卷。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自贸区郑州联动创新新区挂牌成立、入选全球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国际郑”的开放度更高、朋友圈更广。
展望前程,郑州正在续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篇。强化“四港联动”,提升枢纽能级;高标准建设自贸区2.0版;打通国际班列水果进口运输通道;推动郑州品牌、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建设一批国际人才社区、国际诊疗中心……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正在郑州大地涌动。
如何更好助力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话题引起了代表、委员热议。
发挥枢纽之利 让开放之门更敞亮
近年来,郑州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的路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海上丝绸之路”,拓展开放空间,从内陆城市走向了开放前沿。
2024年,郑州航空、铁路口岸获批国家智慧口岸试点,有了更大的平台,便能承接更大的市场。郑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2851.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全年货邮吞吐量82.51万吨、同比增长35.74%;中欧班列开行3601班;跨境电商交易额1450亿元。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枢纽通道的内畅外联。
加强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全球化战略地位,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影响力,还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市政协委员楚喆建议,要完善多式联运设施,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同时,要依托郑州跨境电商优势,在快递物流、货运代理、供应链服务、智慧仓储、多式联运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链主企业,吸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落地,通过培育全产业链,打造物流产业集群。
2025年是打造国际枢纽经济的重要一年。“郑州作为内陆地区的核心城市应当抢抓时机,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加快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枢纽经济及产业创新联动发展。”市人大代表栗亚冰表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平台将深入产业一线,在国际通道建设、投资运营等方面,加快开展围绕东南亚、东亚、欧盟、俄罗斯及非拉美洲之间在贸易、物流、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合作。
“建设郑州城市科创园可以帮助郑州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资源,优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产业对接,构建国际化的科创生态圈等,郑州城市科创园不仅能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还能成为郑州扩大对外开放、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助力郑州迈向更高水平的全球创新体系。”市政协委员安泰说。
“去年以来,中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中牟新区正式揭牌成立,拉开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序幕,郑开同城化主力军、强引擎、强磁场作用进一步凸显。”市人大代表贾昊表示,下一步,中牟新区将聚力改革开放,积极参与自贸区2.0版建设,加快占杨物流基地建设,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争取设立更多功能性口岸,实现更多中牟产品本地清关。
说起对内对外开放,市人大代表谢鹏威深有感触。10多年前,他和福建老乡在新郑投资建厂,生产面包等休闲食品,生意越来越红火,去年实现销售收入十几亿元。“新郑市紧邻郑州机场,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近年来又在改革开放中占得先机,成为闽商聚集地。”谢鹏威说,这些年郑州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市政协委员李星霖建议,郑州要加快拓展“快递出海”新通道,提高跨境寄递服务能力,助力全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开拓郑州直航国际邮路,拓展“空中丝绸之路”跨境电商专线,实现与全球主要货运枢纽机场全部通航,巩固提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
市人大代表周治国表示,目前,郑州港建设已经逐步提上日程,可通过贾鲁河航道实现畅通水路通江达海。建议郑州加快推进郑州港和贾鲁河通航建设进程,建构开放通道、完善物流体系,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进一步改变郑州对外开放的格局。
发挥人才优势 让开放活力更充沛
市人大代表姚建宁建议,将每年5月16日设为“郑州人才日”,契合毕业季前关键窗口期,谐音“我要留”郑。可以通过品牌化形象塑造、分层级服务矩阵、功能性平台建设等来推进,比如开通人才服务专线和数字化平台,上线“郑州人才码”,通过推动《郑州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修订,用立法保障组织实施,全力塑造“黄河人才”文化IP,助力郑州跻身“中国人才生态标杆城市”。
如何吸引与留住人才?市政协委员周斌建议,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国际人才流动便利机制,探索创建更为灵活高效的经济开放形式并为其提供必需的制度创新支撑。同时,还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来郑创业发展加强本地人才培养。
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不断释放着强劲的人才“虹吸效应”。“城市IP的打造需要更深层次、更广区域、更高水平的开放。”市人大代表王建勋表示,新密市产业集聚区进驻各类服装生产企业150余家,全年服装产量约1亿件,当地连续4年举办“中国(河南)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服装时尚IP”呼之欲出。“以时装周为契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时尚产业人士、产业链企业及服装设计类院校聚集新密,将时尚流量有效转化为城市发展增量,极大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王建勋说。
用好免签政策 让开放魅力更强劲
随着国家移民管理局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郑州机场口岸已适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这为我市提升国际化水平、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今年春节期间,郑州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交通枢纽优势吸引了不少外籍游客。自春运开启至2月4日,郑州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7.27万人次,其中入境37533人次,占比51.63%。
随着郑州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也让商家收获更多发展契机。
市人大代表张年青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一年来各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其中在“发挥枢纽综合优势,高水平开放持续巩固提升”方面做了很多实事。特别是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落地、中欧班列的持续开通以及郑州到美国、到卢森堡的货运专机的开通,为加强对外贸易中和客户联络提供了便利。“依托货运专机,我们的窗帘产品从在郑州加工到美国客户的家中,只需要7天时间。”张年青说,高时效、低成本的国际贸易,带来的是订单的稳定增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跨境电商业务相关投入,大量引进相关人才,让更多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利用好“免签”政策,在国际上讲好“郑州故事”,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商务人士来郑?市政协委员贺辉建议,可利用国际知名社交平台、航空公司、旅行社等渠道,广泛宣传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机场、酒店、景区等场所设置宣传展板和引导标识,提供多语种政策解读手册。在主要客源地国家举办旅游推介会,邀请境外媒体和旅游达人体验郑州的旅游资源。结合郑州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都市风貌,开发适合过境免签游客的短途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国际化水平。同时,进一步简化过境免签手续,完善边检专用通道和信息填报平台,提升通关效率。
放眼郑州,正用更高水平的开放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 张倩 张竞昳 刘盼盼 陈凯 卢文军 覃岩峰 刘伟平 王译博 张立 薛璐
实习生 沈馨妍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