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履职报告 | 市政协委员郭岭:织就老年人健康“防护网”

2025-02-0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核心提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郑州市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汇聚民智、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过去一年,郑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他们聚焦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议案和提案,为推动郑州中心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2025年市两会召开前夕,本报推出“我的年度履职报告”专栏,将镜头对准代表委员们,记录他们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展现他们心系群众、为民代言的时代风采。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履职故事,感受为民情怀,汲取奋进力量,为郑州更加美好的明天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2024年的冬天,郑州街头寒风凛冽,但金水区某社区活动室内却暖意融融。十几位白发老人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讲解“冬季慢性病管理”知识。一位老人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自己瘦就是健康,现在才知道营养均衡才是关键!多亏了郭委员的提案,让我们这些‘老骨头’有了保障。”他口中的“郭委员”,正是郑州市政协委员郭岭。

2024年初,郭岭刚结束对郑州多家养老机构的调研,一组数据让他心忧:截至2021年底,郑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16.37%,其中超20万名老人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在住院老年患者中,30%存在营养不良,40%面临营养风险。“许多老人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盲目节食导致免疫力下降,这背后是健康教育的严重缺失。”郭岭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更令他忧心的是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尽管郑州已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老年健康服务平台,但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居家老人健康管理空白等问题依然突出。带着这些问题,郭岭走访医院、社区、民政部门,整理出调研报告,并形成了《关于做好郑州市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建议》。

在2024年郑州市政协会议上,这份提案引发热议。他提出五项核心建议:全面摸底,分级管理,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基础病普查,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数据库;居家养老“零距离服务”,推动“家庭医生+网格员”联动机制,为居家老人提供定期随访和紧急呼叫设备;打通转诊“绿色通道”,建立“基层首诊—专家会诊—专车转送”全流程保障体系;健康宣教破除误区,通过社区活动、营养大赛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关注心理健康,成立“老年心理干预联盟”,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咨询。

这份提案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社会力量的觉醒——药企捐赠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大学生组建“银龄陪伴团”,广场舞队自发加入健康宣传。“这说明提案不仅解决了问题,更唤醒了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怀。”郭岭说。

医疗资源的优化同样显著,基层医生通过分级标识优先处理高风险人群,社区卫生站与三甲医院的联动机制让转诊效率大幅提升。“现在不舒服再也不用等子女了!”家住中原区的李奶奶对此赞不绝口。

目前,“郑州市老年健康指导中心”和15个区县(市)“县级老年健康管理中心”均已建成投用,每个区县(市)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中心2个。全市建设市级老年健康质控中心4个、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实训基地3个、安宁疗护中心64家,设置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3家,培育“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单位20家,初步建立起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六位一体”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从一份提案的落地见效,郭岭用行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的担当。对他来说,真正的荣誉是老人们舒展的眉头、社区里新增的健康宣传栏,以及那句朴实的“郭委员,谢谢您”。正如他常说的:“履职不是写写材料,而是要把老百姓的‘痛点’变成政策的‘落点’。”

记者 赵冬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