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寨街道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
“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局。”1月21日,记者在中原区林山寨街道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大屏上看到,实时监控展现着街头巷尾的动态画面。党建引领,数智赋能,网格化治理拥有了“千里眼”,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
“原点在线”小程序注册用户突破20万
“义诊、义剪、磨刀、擦鞋。”在百花社区门前,这样的公益市集隔三岔五举办,居民、环卫工人、物业门卫、快递小哥等成为服务对象。平时,普法教育、宪法宣传、防诈骗知识讲座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也是接连不断,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学习新知识。
围绕“服务群众的力量从哪里来?如何激发多元主体的动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如何提升?”三个方面,林山寨街道做足文章。发挥网格力量,依托社区党组织,引领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多元力量“入网入格”,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结对共建,按照“就近就便、供需匹配”的原则,让资源汇聚入格,提升网格党支部“一格管全面”的能力和水平。
在激发多元主体动力上,强化推广中原区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门设计的“原点在线”小程序,让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各尽所能。本着“全域统筹、节约联动、便民为先”的理念,林山寨街道先行试点不断优化全面推广。目前,中原区“原点在线”注册用户已突破20万,累计浏览量2000多万人次。
“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文化宫路130号院房屋漏水问题一度成了居民的“心病”。人社局社区二级网格长李书玲依托“五微强网”工作法,通过9次“小马扎议事会”,倾听居民需求,确定“三供一业”改造资金,解决老旧房屋防水涂层老化、下水管道破损、内部墙体受潮、污水管道淤堵、楼院污水井坍塌这5项主要问题,将居民发愁的“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
林山寨街道还通过评选“最美网格员”,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征集“微心愿”,把服务群众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建强“微信矩阵” 做优“视联赋能”
林山寨街道辖区有170个居民楼院,老旧小区多,配套落后。要解决历史“欠账”,需要动员网格力量,合力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工人路98号院建成年代久远,由于小区规划设计时未考虑暖气配套设施,随着住户中老人和孩子增多,供暖诉求日益强烈。河南工大社区二级网格长张丹丹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诉求后,多次组织召开网格议事会征求居民意见,积极推动暖气加装工程落地。
伊河路29号院是个老旧小区,建设时采用串联方式集中供暖。到供暖季,经常出现有居民不缴暖气费影响整体供暖的问题。2024年11月15日,因为暖气主管道漏水严重,一直没有供暖。伊河路社区二级网格长李敏组织居民代表,协调热力公司,多次推动暖气改造。11月22日,热力公司开始进行暖气分户改造施工;12月3日,历经11天的暖气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让居民用上暖气。
林山寨街道用活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强化措施和手段,建强“微信矩阵”,做优“视联赋能”,用活“每月一事”。通过建强“微信矩阵”实现信息的“双向奔赴”,按照群众一网交流、资讯一键直达、诉求一线反馈、资源一链整合的“四个一”工作法,把微信群整合升级为连接政府与全民的“微信矩阵”。微信矩阵已覆盖4.1万余人,为群众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协商议事平台。
抓住三个关键点 打造“平安网格”
“网格员在路上,安全隐患化解在前端。”在林山寨街道有个网格巡查工作机制,网格员“守格有责”,上班刷脸打卡后,网格巡查是“必修课”,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谁家的锅烧煳了,气味这么大?”河南工大社区网格员在洛河路72号院巡查时闻到异味,第一时间联合巡防队员现场查看,发现是一户居民家中灶上炖菜已经烧干,由于发现及时,避免了火灾发生。
抓住“前置、协同、闭环”三个关键点,林山寨街道推动城运中心、平安中心在力量、机制、业务上的融合,抓好“三聚焦三实现”,打造“平安网格”。
聚焦协同配合,实现问题早介入。建立了“广、勤、精”工作法,加强问题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坚决防止矛盾叠加、风险外溢、复发反弹。
聚焦矛盾纠纷,实现隐患早化解。林山寨街道构建了“1+2+3”的多元矛盾纠纷排查路径。组建起专群结合的“林里平安”队,将“六必问”“十清楚”纳入摸排内容,形成专业且强大的矛盾隐患排查队伍。城运中心、平安中心联动派出所建立“警网交流工作群”,“警网融合”对未完全化解的警情以及高频警情进行跟踪调解。
记者 孙志刚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