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形象品牌更加鲜明 擦亮品牌 文化更“燃” | 关键词盘点2024郑州发展之“燃”

2024-12-3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2024年,“亳都·未来之城”正能量微短剧征集大赛、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河之南·游郑州”主题创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了郑州作为“全国短剧三大基地”之一的地位。

只有河南等精品景区出圈出彩,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砂文创园、油化厂文创园、阜民里等一批潮玩园区街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2024年以来,央媒刊播正面宣传郑州稿件3600余篇,正能量话题100余次登上微博全国热榜,“擦亮品牌”郑州城市形象网络传播工程,全网曝光量超105亿人次。

正能量澎湃、主旋律高昂,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田——以文化人,山青花燃。“燃”起的是热情,是活力,更是决心与信心。

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内,外国人对中国传统纸扇很感兴趣

深化价值引领,向善向美文明风尚更加彰显

郑州“90后”青年史润鹏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同一患者,展现了无私大爱;跨世纪的“00后”眼科界泰斗张效房教授以其对工作的痴迷与热爱,激励着新一代的医护工作者;“诚信鸡蛋哥”闭店前兑换了近2万斤鸡蛋,完成了对承诺的坚守……这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如同标杆一般,发挥榜样的力量,引领着社会风尚。

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强国复兴有我”“爱国强军谱新篇”“国庆爱国活动周”“我和国旗合个影”等活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典型选树弘扬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5人入选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1人正在参评全国道德模范。少儿歌曲《向未来奔跑》作为河南省唯一推荐歌曲,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原创优秀少儿合唱曲目”。

城乡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市县乡村联动”,运用“微短剧+移风易俗”“网络+文艺”等形式,创新开展文明乡风建设示范宣传活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集中整治。加强文明实践项目培育,7个项目被评为省2024年示范培育项目,2个项目被评为省“文明探源我来说”优秀文明实践项目,位居全省前列。

赓续历史文脉,“文化郑州”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继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我市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总数达16个,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郑州文化遗产丰厚,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郑州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6561处,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49处。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一直是郑州的显著亮点,郑州已累计建成博物馆114家、遗址生态文化公园55个。

在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进程中,郑州的文化创新活力不断涌现——网络文学《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获全国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青年书法家曹有福、武盼龙书法作品分获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银、铜奖,纪录片《黄河守艺人》广受好评,图书《稼穑》等3部作品入选河南省2024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

“文化郑州”展现出了全新的风貌。“星光”市民艺术夜校、“博物馆里过大年”“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咱村有戏”等文化惠民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参与度,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全民阅读活动已成功举办7000余场。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书香郑州”的建设经验得以向全国分享。

促进交流互鉴,国际传播体系更加有效

郑州着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创新做好城市国际传播工作——与非洲传媒集团、肯尼亚恩布电视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畅通网络平台“直通车”路径,开设海外社交平台账号56个,粉丝量超200万,城市外宣品牌WhereZhengzhou的TikTok影响力指数排在香港、澳门、北京之后,居第四位。

在传播矩阵不断完善的同时,传播内容更加优质。《文物里的郑州》在全球112个国家中英文双语联播,荣获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优秀项目”。

请进来、走出去,郑州积极拓展国际人文交流版图,参与到“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等国家外事工作中,进一步推动了郑州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 苏瑜/文 周甬/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段景景 统筹:闫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