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敲门”行动免费服务失能老人23.2万人次
明年实现市县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我省全链条守护“一老一小”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接着“朝阳”,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
12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新闻发布会,我省将“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理念贯穿到为民服务全过程、各环节,竭尽全力,温暖“夕阳”、托举“朝阳”,让“小家”安、让“大家”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建立覆盖全链条的出生缺陷三级防治体系
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期盼。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关键在于预防。
近年来,我省持续大力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建立起覆盖全链条的出生缺陷三级防治体系——一级预防在婚前,连续13年实施免费婚前保健,免费婚检率保持在77%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二级预防在产前,连续8年将“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列为省重点民生实事,产前血清学筛查率由2016年的22.79%上升至2023年的72.32%;三级预防在产后,新生儿“两病”、听力筛查率分别由2016年的88%、77%上升至2023年的98.44%、98.18%。
2024年,我省又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纳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项目,实现筛查全覆盖。通过三级防治体系均实行免费服务,显著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明年实现市县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全覆盖
有效保障母婴安全,降低生育风险,才能为新生命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础。
近年来,我省聚焦妇幼健康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五级妇幼健康保障网。目前,全省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共169所。其中,三级妇幼保健院22所、二级妇幼保健院108所;全省273所二级以上医院、937所乡镇卫生院、18418所村卫生室达到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要求。不仅如此,我省全力提升儿童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目前建成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家、市级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管理中心5个、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63家。
按照《河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省将持续提升母婴危急重症救治能力,计划到2025年,实现市县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城乡儿童健康保障
53个脱贫县农村婴幼儿可享免费营养包
为了让城乡儿童享受到同样的健康保障,2017年以来,我省连续8年将“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民生实事。
对全省53个脱贫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发放营养包,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持续强化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营养干预和口腔保健,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分别降至1.08%和1.03%,肥胖率和贫血率分别降至3.42%和5.21%,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8个事项集合办理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线上办理75000多件
为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更省心,今年上半年,河南卫生健康、公安、医保、人社、疾控等多部门合作,将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预防接种证办理、出生户口登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办理、生育医疗费支付、生育津贴支付、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等8个事项通过信息系统联通,集合成为“一件事”,办事群众通过“一张表格,一次申请”,就可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网通办。
统计显示,自5月27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新系统上线以来,截至目前我省共线上办理75000多件。不仅如此,居民办理新生儿8个事项的时间由以前的32个工作日减少为5个工作日,相关业务办理环节由以前的16个环节缩减为3个,有效节省了群众办事时间,提高了办理效率。
幼有所育幼有善育
我省三级托育服务中心体系初步形成
幼有所育、幼有善育,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
为了让群众获得质量可靠、就近就便的托育服务,近年来,河南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我省持续增加投入,持续扩大托位供给。争取中央预算资金、超长期国债5.17亿元,拟建设托育服务项目31个。
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总托位数达30万余个,千人托位数3.03,超额完成国家目标。2024年,我省现有托位数已达36.7万个,预计年内可以完成千人托位数3.8的年度目标。截至目前,河南省三级托育服务中心体系初步形成,挂牌成立省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个、市级18个、县级26个。
按照河南省“十四五”托育发展目标,我省将持续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计划到2025年,全省所有城市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6个,托位数总量达到45万个。
聚焦老人健康需求
推行“医防康养护”一体化服务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都绕不开“老有所医”。为此,河南聚焦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加快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我省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大力推进“医中办养”“养中办医”“两院一体”“医养协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目前,全省医养结合机构536家,设置床位7.2万张,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4093对,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医养结合机构全覆盖、医养签约全覆盖。
另一方面,我省不断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建立智慧化医养结合质控平台和四级质控网络,实施医养结合机构“三级五等”等级评定。计划自2023年起,用5年时间打造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基层实践样板各100个。同时,我省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医疗机构——社区医养服务中心——社区医养服务站——家庭“全链式”服务网络,推行“医防康养护”一体化服务,目前已在37个县(市、区)230个社区(乡镇)推广。
推进居家医养服务
“敲门”行动免费服务失能老人23.2万人次
老年人慢性病多发、功能减退、失能失智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对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推行家庭病床,实现“病床设在家、医生走上门”;开展“豫健护理到家”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换药、鼻饲等专业护理服务,目前已开展居家服务1.2万余人次。
今年6月起,河南在全省范围启动失能老人“健康敲门行动”,即依托家庭医生团队,为失能老人提供免费上门康复护理服务与健康管理指导,改善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护负担。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已为失能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23.2万人次。
加强老人健康管理
明年全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要超90%
为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我省不断做实基本公卫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上半年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97.2%,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57%。同时,我省实施系列健康促进行动,扩面开展老年心理关爱、口腔健康、营养改善、痴呆防治等行动,完成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分类干预2.7万余人,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为织密服务网络,让老人看病就医“有保障”,目前全省已有老年医院92家、康复护理机构99家、安宁疗护服务机构282家,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占比81%。按照计划,2025年,我省将引导各地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加快老年医学、安宁疗护规范化发展,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85%以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达90%以上。
记者 王红 李居正 实习生 聂童鑫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