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创作水平整体在提高
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周志雄
“当下中国网络文学整体上的创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95后、00后作家不断涌现出来,他们的创作既继承了网络小说‘好看’的特点,同时在故事架构、立意以及细节的处理上又有自己新的东西,总的来说是在进步和提高的。”周志雄表示,中国网络文学创作在往“精品化”方向走,这是很可喜的现象。
“一些年轻的作家从小看网络小说长大,他们的写作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自带网感,这也是非常可取的。所以说,不管是资深大神还是年轻作家,都在进步。”周志雄说,即使面对现实题材的新赛道,优秀网络作家也在统筹网络小说的“爽感”和时代的要求,创作出了既好看又有内涵的优秀作品,可谓是走上了向传统文学学习之路。
面对每个作家都会遇到的创作瓶颈,周志雄建议,一旦写作形成熟悉的固定模式,就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深入到生活中寻找故事的原型、体会人生的百态,不断突破自我。
网络文学作家应当具备国际视野
河南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郑州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甘海晶(麦苏)
麦苏表示,网络文学作家应更加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应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更应该承载起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使命。她鼓励作家们深入挖掘河南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转化为网络文学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麦苏认为短视频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不会取代网络文学。二者可以并行发展,两者吸引的读者群体并不完全重合。短视频更适合展现简明的故事,而网络文学可以构建更复杂的世界观和人物关系。
麦苏还提到,网络文学的全球传播是当前不可忽视的趋势。网络文学作家应当具备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国际优秀作品的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同时保持文化自信,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郑州可为网络文学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样本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王婉波
当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者将目光转向了现实。在王婉波看来,郑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与灵感,放眼全国,郑州的文化特质对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发展与文化传播也具有一定助力。
“郑州作为全国物流与信息流的重要枢纽,其战略地位赋予了网络文学新的传播可能性。”王婉波表示,网络文学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高效的传播路径与区域文化资源的支持。郑州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结合方面的探索,如黄河文化与旅游、数字出版、微短剧等的结合,为全国网络文学在文化资源转化与产业链延展方面提供了一定借鉴路径。这种结合不仅促进了网络文学的本土化创作,还在跨区域文化传播中增强了其文化辐射力。在未来发展中,郑州的文化资源若能进一步与网络文学结合,推动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学IP开发和全球化传播,不仅有助于提升郑州文化软实力,也将为全国网络文学创作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样本与思想启发。
读者的期待和互动是支撑创作的动力
网络文学作家 杜珏璞(杀虫队队员)
“网络文学创作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我在平台上写,读者在评论区写,我会根据他们的评论来调整自己的创作,避开读者容易猜到的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是读者和我一起完成的这部作品。”杜珏璞(杀虫队队员)谈到创作体会时感触地说。
杜珏璞坦言,自己创作过程中很注意读者的意见和评论,因为读者会不断猜测故事情节的走向,而他则有意避开读者很容易猜到的点,也就导致需要“不断深挖”,要比读者想得更深。
创作最初,杜珏璞经历了连续半年没有收益的困境,他咬牙坚持写了100多万字,在大结局的时候终于火起来。“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还是要坚持,这可能跟我不服输的性格有关,既然开了头,就要坚持做完”。
“写到结尾的时候,有上百万人在期待,如果没有完成一个好的结局,就是辜负了他们的期待。可以说,是读者和我一起创作的作品。”杜珏璞非常感谢读者的关注和互动。
坚持“写点不一样的”
网络文学作家 胡炜(狐尾的笔)
“写作之前你要先确定你想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是选框架、确定主线,最后才是确定主角,主角再好也是为故事服务的。”狐尾的笔分享自己的创作“秘笈”时说,“单纯的套路文、小白文拉低了网络文学的下限,我很欢迎大家尝试新赛道、来到‘道诡’类领域。”
今年初,狐尾的笔在2023网文全球华语IP盛典上一举拿下“年度新锐作家”荣誉,代表作《道诡异仙》入选年度影响力作品,一跃进入网文“大神”行列。在他看来,这种“成功”来自“想写点不一样的”:“很多作者想的不是写点不一样的,而是想赚钱,最先考虑的是追逐热点和风口,一味迎合,难以创作出自己的东西。”
“写书之前你要考虑好,是要服务读者还是表达自我,维持本心就好。”狐尾的笔说,写作是比较个人化的创作,“100个读者遇到我的作品,可能只有50个愿意看下去,这本身就有一个筛选,我还是更喜欢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想让作品影响治愈更多的人
网络文学作家 高鼎文(我会修空调)
“有一位盲童读者曾告诉我,听我的作品让他度过了黑暗中的温暖时光,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没想到我的文章感染、治愈了别人,所以我现在的创作更多是想传播好的能量,想让作品影响治愈更多的人。”90后高鼎文是河南焦作人,在网络文学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网络文学经过自由生长、有序发展,进入了融合发展新阶段,我们可以在保留网文娱乐化的同时,学习传统的文学底蕴,可以说现在走的是精品化路线。”高鼎文表示,郑州短剧发展势头很好,网文和短剧也有很好的结合,“网文里有趣的段落可以做成切片、做成短剧,制作起来试错成本低,但火了影响力就能很大,可以结合起来一起发展。”在高鼎文看来,网络文学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不仅可以改编成短剧,还可以和动漫等多种形式结合,这种多元融合、有效融合,可以聚沙成塔引领网络文学更好创新发展。
保持初心才能创作好的作品
网络文学作家 李邀(银月光华)
“如果说有什么好的经验的话,那就是坚持。很多作者很有才华,没有坚持就流失了。”11月29日,以《大国盾构梦》《智能觉醒》《大国蓝途》等多部网络文学作品圈粉无数的李邀(银月光华)分享了他的创作体会,“最初我的写作就是为了把自己的作品发出来给大家看,现在对自己会有更多的要求,但一定要回头看自己的初心,保持那份初心的创作才是最好的。”
作为从事现实题材创作的网络作家,银月光华称自己的作品没有打怪升级,不穿越也不玄幻,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在不断尝试中找到灵感火花。“除了在语言上更有网感一些,跟传统文学没有太大的区别”。
银月光华倾向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这样调研起来更为方便,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好看”。“网络文学的创作是有自我淘汰机制的,根据读者的兴趣有意识地调整,也正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特点,但要在故事好的基础上去调整方向”。
记者 左丽慧 苏瑜 秦华
摄影 徐宗福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