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实
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型耐火材料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传感器、汽车、现代食品与加工等3个集群入选全国百强产业集群,新能源专用车制造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当前,郑州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产业体系加快重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的产业链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为全方位展现我市加快培育本土“链主”企业,引领现代化产业链发展的创新之举、务实之策,今日起本报推出【乘“链”而上 这些郑企相当“潮”】系列报道,从加快产业链培育、增强产业链建构力、推动产业聚“链”成群等方面,展示郑州市各城区坚持梳链建链补链强链的工作成效。
何谓“链主”?简单说,就是一条产业链上的“当家人”“协调人”。被认定为“链主”的企业,不仅自身实力雄厚,还能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生态优化升级,进而全面提升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实现整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
同时,产业链条越长,产业的集聚效应越强。以链式布局激活“聚变效应”,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的产业链群发展格局,在承接省28条产业链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汽车制造等20条重点产业链。目前,我市20个重点产业链中,智能终端等7条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千亿级。聚焦产业链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郑州乃至河南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聚“链”成群,向“新”而行。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加强链主企业培育,激励引导更多的“链主”企业勇挑大梁、勇担重任,在发挥所长向更高处奋进的同时,带领上下游企业并肩作战,共同突重围、闯新路,将产业链打造成“共赢链”,从而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新动能。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