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暨第十七届中原智库论坛”在郑州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国家高端智库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和部分兄弟社科院以及省内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河南省多年来一直保持友好往来,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近年来互动更加密切,联合开展了系列座谈交流和专题调研,期待双方互动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智慧力量。他指出,随着“现代供应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枢纽型物流资源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中场发动机”,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实现价值链攀升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动脉枢纽”的关键作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枢纽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区域经济核心功能的重要体现。立足枢纽优势,努力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河南,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世界前沿”的巨大跃升,河南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新动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表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承担着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推进理论创新,弘扬中原文化等重任。此次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战略部署,推动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具体行动。论坛深刻阐释了枢纽经济的内涵、特征和意义,审慎研判了河南省发展枢纽经济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科学探究了河南发展枢纽经济的路径选择,深入交流了以开放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有效经验,是一次站位高、规格高、质量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大会。他提出,要加快推动省社科院建设国内一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以宽广的国际视野,脚踏中原大地,为人民做学问,进一步为河南改革开放、河南现代化建设、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并提供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成果。
在论坛主旨报告中,参会嘉宾分别以《从东南亚看中原的经济布局》《发挥交通枢纽功能 带动中原经济腾飞》《自主开放的突破口和重点领域》为题作主旨报告。
当天,在主题报告环节,来自政府部门、各省社科院、高校、重点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新时代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多元包容的枢纽要素集聚水平”“优化枢纽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交流。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就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献智慧。
中原智库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是推进河南省新型智库建设的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2014年10月,首届中原智库论坛以围绕探索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新型智库建设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篇。期历十载,中原智库论坛已成为推进河南省新型智库建设的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十年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坚持初衷,至此届已召开17届中原智库论坛,已经成为享誉省内外的高端智库交流品牌。
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