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慈善总会等单位协办的“在地方开展‘区域性健康品质生活与社会服务(互助)模式’探索座谈会”在郑州航空港区召开。
会议聚焦党建引领、公益赋能、组织协同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探讨交流在地方(城市/区域层面)实施“区域性‘健康品质生活’与社会服务(互助)模式 ’”的可行性与共建机制,旨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区域性健康社会服务与基层治理融合路径。
本次会议深入探讨了以“家庭医生+日间照料”为代表的社区融合服务模式;以“党群服务中心+健康驿站”等基层阵地引领开展健康管理、慢病干预、居家巡诊等服务的模式,以及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深入社区,通过建立“社区百草园”、开展健康互助小组增强居民自我保健和邻里互助能力,构建“预防—干预—康复”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的模式。
此外,会议围绕“科技赋能大健康”展开讨论,提出通过智慧养老平台、远程监护设备、健康数据管理等技术手段,提升居家和社区健康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健康社区”建设,实现资源高效匹配和服务全程可溯。
会上强调,在社会治理方面,应致力于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激发多元主体活力、聚焦民生福祉提升。将全力支持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在港区开展“健康品质生活与社会服务(互助)模式”的基层试点实践,共同为提升人民健康福祉、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港区智慧”和“港区方案”。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表示,公益慈善力量在基层治理和服务中的价值实践,是社会智能体的共享能力。提及区域性发展,探讨融资、转型等问题,强调数据化发展和平台对接的重要性,指出“医慈社企”联动结合模式对提升居民健康生活的意义,呼吁构建社区服务“慈感模式”,推广区域性合作,增强社会共同体意识。以“关爱居民”“共荣发展”为目标,激发公益慈善的社会影响力;以探索公益慈善特色路径,呼吁各方继续合作,推动公益光芒照耀社会。
“此次会议不仅是理念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更是行动的开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在会后表示,下一步,联合会将推动试点社区遴选、项目落地机制建设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力争在郑州航空港区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性样板。在党建引领下,通过社会工作体系的专业支撑与公益资源的有效赋能,推动一个更具温度、更具效能、更具可持续性的健康社会服务新时代到来。
记者 陶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