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郑州晚报民生周刊

2024-09-1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坐地铁“顺手”寄快递 郑州8个站点上线自助寄件柜

上下班赶时间、家门口寄快递不方便……今后坐地铁都可以顺便办完了。自9月10日起,郑州地铁联合河南省顺丰速运完善乘客出行场景,在8个地铁站点试点引入自助寄件服务。

郑州火车站、二七广场站、紫荆山站、民航路站、南五里堡站、七里河站、陇海西路站、郑州东站共计8个站点试点运行自助寄件服务。乘客可扫描柜体终端二维码,根据相应的提示完成信息填写,将物品放入打开的自助寄件柜格口内,便可静等快递小哥来取,实现快速、方便的快递寄件服务(如图)。需要提示的是,乘客所需投递物品均需经过安全检查,符合地铁运输要求方可前往自助寄件柜办理相关投递运输手续。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地铁站都已推出寄件服务。无锡“快递上地铁”项目6月26日开始进驻三阳广场站、盛岸站等站点。这些自助快递柜采用先进技术,支持24小时自助收寄服务,满足市民的快递需求。此外,丰巢寄存柜服务也在上海、深圳、无锡等城市的主要地铁站点完成铺设。在浙江杭州,丰巢还提供存转寄业务,允许用户将寄存的行李一键转为寄件订单,直接寄往酒店或目的地。郑州地铁后续将根据乘客需求及试点情况逐步调整站点,为市民乘客提供更便捷、多样化、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记者 张倩 文/图



60岁以上享“食”惠,90岁以上免费……

又一“妈妈餐厅”开业 打造家门口的民生餐桌

“一碗热乎可口的面条、一盘健康可口的家常菜,谁不眷恋一茶一饭妈妈的味道。”9月11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金岱街道办事处“妈妈餐厅”正式开业,为辖区居民带来了一个便捷就餐的好去处。

60岁以上老人有专享优惠

家常菜、地方特色菜、健康轻食……“妈妈餐厅”丰富菜品三餐供应。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餐厅还推出了专门的营养餐品。餐厅面向老年人有专属优惠,60岁以上八五折,70岁以上是八折,90以上免费。60岁以上老人还有专享套餐:一荤两素10元,两荤一素13元,两荤两素15元。考虑老年人就餐习惯,晚餐素菜一份只需3元钱,还有包子、菜角、素菜莽等家常菜。除此之外,还开通了线上预订服务,一“键”就可送餐上门。

“就我们老两口在家,做得多了怕剩,简简单单吃又担心营养不够,这餐厅多方便啊,下楼就能吃上热乎饭。”住在院里的张奶奶竖起大拇指。

“妈厨志愿者”为社区注入人情味

不仅就餐的人中有辖区老人,工作人员中也有,他们有一个专有称号:“妈厨志愿者”。

啥是“妈厨志愿者”?“我们引进社工理念,鼓励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让他们参与到餐厅的管理和服务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中老年群体作用,为社区注入生活气、烟火气、人情味。‘妈厨志愿者’就是具体实践。”餐厅有关负责人范艳艳告诉记者。

“妈厨志愿者”都干啥?社区居民王秀芬告诉记者:“洗菜择菜,包包子、蒸馒头、收拾整理……主要就是帮厨,偶尔来做志愿服务,很充实很开心。”

目前紫荆社区有30多位“妈厨志愿者”,平日里,银发顾问根据志愿者情况和餐厅需要在其中协调时间。“妈厨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积分不仅能够领取一些日用品,还能换取助洁、助医、助浴等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服务场所570余处

“妈妈餐厅”的开业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更进一步促进了社区邻里情。餐厅成为居民们聚会、交流的新场所,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妈妈餐厅”作为陇海马路街道老年助餐点,可以为周边高龄、空巢、失独、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以及为周边老年配餐点提供配餐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吃上热乎、健康、美味的老年餐。

记者从管城区民政局获悉,这是近期揭牌运营的第4家“妈妈餐厅”,管城区计划10月底前建成运营“妈妈餐厅”20家,聚力解决辖区独居、空巢、高龄等困难老人,以及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群体“做饭难、吃饭难”问题,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家门口的“民生温度”,筑牢辖区民生保障“最后一米”。

据悉,目前郑州市已建成老年助餐服务场所570余处。

记者 田莎 通讯员 东丽君 文/图

配餐服务进社区 老人吃饭不再难

近日,上街区济源路街道淮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首次提供便民配餐服务,不少居民说起自己的真实感受。

淮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聚焦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围绕社区空巢、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精准发力,开设了养老配餐服务,让老年人吃饭不再“将就”,不出社区便可以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食”光。

市民在社区食堂取餐

养老配餐服务推行“配餐微信群”点餐,线下取餐的形式,周一至周五给社区老年人提供午餐,每份餐食价格为9~13元不等,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优惠1元。“每天中午11时20分送餐机构准时把餐送到社区,社区第一时间在配餐群内通知居民来取餐,以便大家可以第一时间取到热乎的饭菜。”社区工作人员说道,配餐服务开通后,社区每周日都会在微信群里发布下周菜谱,方便老人根据需求预定餐食。

此外,社区还针对不方便到社区取餐或者身体不便的人群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进一步解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汪明珠 夏晓斋 文/图


三姐妹确诊同一种癌 要小心了

专家:家族如有聚集现象应定期筛查

一家姐妹三人,相继确诊乳腺癌,这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却真实发生在文中的三姐妹身上。相继确诊同一种癌症的姐妹三人,在同一个医生的治疗下,战胜了病魔,回归正常生活。日前,年龄最小的妹妹临近出院,她的两个姐姐特意赶到医院,在病房和救治她们的医生、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毛启新合影留念,表达感激之情。她们说:“虽然得的是癌症,但是还好遇到了您,让我们能够战胜疾病,重获新生!”

7年间厄运相继降临在三姐妹身上

2017年,小妹最早被确诊为右侧乳腺原位癌。在反复纠结和思考后,小妹决定接受规范治疗。四处打听之后,她选择了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考虑到小妹还未结婚生育,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和仔细评估,医生为她量身定制了保乳手术方案。手术很成功,不仅保留了乳房的完整,更保留了小妹作为女性的尊严与希望。

然而,这只是这个家庭厄运的开始。2020年,小妹确诊后的第三年,二姐也被确诊为乳腺癌。小妹将自己的管床医生毛启新“安利”给了二姐。最终,毛启新为二姐进行了手术,并安排了后续的放化疗。二姐最终战胜了病魔,康复如初。

时间来到2023年,大姐也被确诊为乳腺癌。有了小妹和二姐的成功经历,毛启新为大姐制订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令人欣慰的是,大姐也成功治愈,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本以为姐妹三人的抗癌之路就此画上了句号,可命运再次开了个玩笑。2024年,小妹复查时,再次被查出左侧乳腺可疑钙化,活检结果证实仍是原位癌。出于对毛启新的信任,小妹再次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考虑到病情的复杂性和家族遗传因素,以及基因检测出小妹存在BRCA2基因突变,毛启新决定采取更为彻底的措施,与乳腺科副主任李连方联合,共同为小妹进行了腔镜下双侧乳腺切除+假体重建手术,彻底清除了病灶。

7年4次患乳腺癌全因基因突变

毛启新说,姐妹三人先后罹患乳腺癌,归根结底可能与她们三人都伴有胚系BRCA基因突变有关。BRCA全称为乳腺癌易感基因,有BRCA1和BRCA2两种类型。这个基因具有抑制肿瘤和促进DNA损伤修复的作用,但一旦发生突变,DNA损伤修复功能受损,细胞癌变的风险就会增加,并且这个突变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BRCA基因突变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也就是说在男女中都会遗传。普通男性一生中患有乳腺癌的风险是0.1%左右,但是如果他伴有BRCA1/2基因突变,他得乳腺癌的概率就能增加10余倍。BRCA胚系突变携带者罹患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如果家族里有聚集现象的,建议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最好进行BRCA基因检测。”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真真强调,如果检测出携带BRCA基因突变,则应该定期进行乳腺彩超、钼靶、磁共振以及妇科的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可疑病灶,并及时接受治疗。 

记者 邢进


你拉进业主群的“邻居”,可能是来圈钱的

他一个月买3万条个人信息进群推送广告

莫要随意加陌生人微信,请为自己的信息安全上把锁

不到两年时间,90后老板李某成立两家公司,和其他5人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70万余条,其中大量是快递收件人的信息。他们加微信并谎称是邻居自家猫狗丢失,进入业主群寻找,在群中发布减肥广告、筹款信息牟利。

由此不难想象,我们常接到定位准确的装修、车险、辅导班等骚扰电话或信息。那么,是谁出卖了人们的个人信息?背后又有哪些猫腻?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案例

每月买3万条个人信息 通过话术进业主群发广告“赚钱”

谎称邻居加微信,再进业主群发广告

“开始我们是自己注册微信号,在唱歌聊天群找人互换群,再在各种群里发文章,靠点击率挣钱”。2021年4月,李某在郑州市惠济区成立网络技术工作室,想靠点击量挣钱,但后来嫌挣钱太少就不干了。

2022年10月底,李某听说在业主群做减肥广告效果还不错,他马上又在一个小区租了房,找来媳妇、小舅子等人一起干。先在高德地图上采集小区周边门店信息,然后加门店群,在门店群里再加好友慢慢进入不同的小区业主群。他们找人买了约20个微信号,但仍不够用。于是,李某在网上找到了苏某,问能不能帮他找一些个人信息,有姓名、电话和地址就行。没过多久,他从苏某那里买到300条个人信息。此后,他就一直通过苏某购买,基本上一个月买3万条,供郑州和老家禹州两个公司使用。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又找老乡小豪购买信息。

筛选“料子”,精准入群

李某把买来的个人信息分发给两家公司的业务员。李某说:“我们的业务员使用工作微信号以邻居身份添加这些人的微信号,加上之后谎称自己是刚搬来的邻居,或者谎称自己的猫狗丢了要进群寻找,向对方要小区的业主群,进群后再把我们其他业务员的工作微信号拉入小区群即可。”

曾在李某公司就职的小来说,她曾负责招聘员工、记录考勤,后来帮忙筛选“料子”,就是包含姓名、手机号、具体到门牌号地址的公民个人信息,有些还包含快递购买物品信息。把“料子”中没有精确到门牌号的都删掉,然后整理成表格打包发给相关业务负责人操作。

“我们的工作内容都是加推微信群,公司给员工配备有多部工作手机,每个手机对应都有工作微信号。”曾在李某公司打工的员工说,他们分配到信息后,用工作微信去加这些手机号的微信,再通过专用的话术加入对方小区的微信群,或者附近门店群、超市群,每天会换微信号去加好友,因为只用一个容易被封号。

据员工介绍,减肥广告的话术是广告商提供的,可以假装邻居在群里聊减肥方面的话题,顺势再发个广告商的客服二维码,群里想减肥的业主自然会主动扫码咨询,从而“上钩”。

发“水滴筹”广告,提成50%~60%

李某说,在小区群里发布减肥、“轻松筹”等广告,就能收取广告费。广告主都是他联系的,减肥广告按粉丝量提成,除去15%的无效粉丝量,剩余每个粉丝提成80元左右。“轻松筹”“水滴筹”是分成的,获利后都是广告主直接转钱到他的微信或者银行卡。

一名业务员说,关于“水滴筹”广告,如果群里有人发红包捐款就直接收下,如果客户在微信群推送的链接捐款,可提成捐款总额的50%~60%。

法庭上,李某交代,2023年3月至7月,他一共找苏某买了11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刚开始每条信息是0.2元,后来涨到每条0.5元,都是微信转账。同年8月,他找老乡小豪买了3万条个人信息,每条是0.28元,其中有大量是快递收件人的信息。

“我知道是违法的,但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无论在公安机关还是在法庭,李某都承认自己和同伙做的这事是违法的,但仍抱着侥幸心理,直到有员工被抓,他才主动自首。

判决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6人获刑

法院审理查明,自2023年1月开始,截至案发,李某等人已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共计70万余条,获利60余万元。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李某等6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综合考虑被告人的坦白、退赃等情节,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6人有期徒刑4年至10个月不等,并处罚金6万元至2万元不等。李某不服,提起上诉,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后果

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属“情节严重”

公民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应通过非法手段违规获取他人的隐私信息。那么,什么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承办法官解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窃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这是一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将信息用于商业推广牟利的典型案例,6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超70万条,其行为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且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对此,主审法官解读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是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二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三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四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五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其他公民个人信息5000条以上的。六是数量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七是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以及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等。

提醒

快递单、刷卡凭证请及时销毁

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及其衍生诈骗案件高发,在此提醒大家,在日常社交活动中,请注意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切忌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等转借给他人使用或随意交由他人使用,不随意参加各类扫码送小礼物、有奖网络调查问卷、抽奖或街头非正规办卡等活动,不在社交平台随意公开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对含有个人信息的票据、快递单、刷卡凭证等及时销毁,对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等不要轻信。注意从官方渠道下载安装APP,谨慎授权APP使用协议,不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不轻易打开来源不明的邮件或链接,不随意填写个人资料,更不要因贪图蝇头小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谨防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给他人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同时,也提醒各大平台运营商和相关从业者,要注意加强内部监管,堵塞漏洞,重视保护客户个人信息,共同筑牢公民个人信息“防火墙”。

记者 鲁燕 通讯员 鲁维佳


拆解厂一年处理百万台家电,“电子垃圾”重获新生——

淘汰的老旧家电去哪儿了

今年以来,家电“以旧换新”成了提振与释放市场消费潜能的关键词。新家电就位,完成使命的废旧家电去往何处?按相关规定,废弃电器应由专门的环保回收和拆解企业来处理,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令有用资源能够再次发挥效益。

北京市废旧家电回收率高吗?“电子垃圾”都怎么处理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探访了京城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厂。

工人将货车上的洗衣机转移至仓储笼

回收

一年“吃”进上百万台废旧家电

南六环外,华新绿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门口,一辆红色货车缓缓停靠,车内满载着数层废旧洗衣机。车厢打开,两个硕大的仓储笼迎上前去。它们状如立方体,四周围以铁栏,高达两米左右,用于转运废旧家电。

两名工人站上货车,熟练地将洗衣机搬入仓储笼,每笼可垒放近20台。待货车上的洗衣机全部清空,一个个仓储笼便会进入废家电存储区。冰箱、空调、彩电……这里的废旧家电按照类别分区码放,数不清的仓储笼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

每天清晨起,这样的场景便在华新绿源厂区不断上演。作为北京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厂,华新绿源占地58亩,自2007年开始废旧家电拆解业务。每年可拆解处理上百万台废旧家电,平均每天超过3000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不同废旧家电拆解后,拆解产物存在差别,每类废旧家电会对应一条专属的拆解流水线。目前厂区设置了电视电脑、平板电视/显示器、洗衣机、冰箱、空调、复印打印机等拆解处理线。这些拆解线按照待拆解电器的数量有序开放,“吃”进废旧家电,经过拆解、破碎、分选、除尘等工序实现“化整为零”。

平板电视拆解线,工人将电视后壳拆下

拆解

50公斤冰箱拆出40公斤再生材料

废家电存储区南侧,为近万平方米的拆解车间,也是厂区最核心的区域。流水线上,女工手持电动螺丝刀,全神贯注将面前平板电视屏幕上所有的螺丝拧掉,先后取下两根均匀排列着白色小光珠的塑料条,投入身旁的回收桶,再将玻璃屏幕与背板分离。

车间负责人介绍,这是平板电视的拆解线。起点处,一台台电视被“上料”至流水线,伴随传送皮带的运动,后壳、线路板、扬声器等被各处工人次第取下,电视变得越来越薄。到女工这里,已经是最后拆解光源的步骤了。

相对各条拆解线来说,由于冰箱的材质更具一致性,其拆解线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在预处理阶段,工人取下玻璃、光源和线路板等,将压缩机内破坏大气层的物质氟利昂抽取,并取下压缩机进一步打孔沥油后,将整个箱体送入密闭负压破碎分选系统。

箱体经过两级破碎,即可通过磁选工序分离出铁,风选工序分离出泡棉(保温材料),再经涡流分选工序,按比重分选分别得到铜和铝,按光谱分出不同种类的塑料。通常来说,一台50公斤的冰箱可以直接得到铁、塑料、铝、铜、玻璃等再生材料近40公斤,其余为泡棉、线路板、废机油、氟利昂等特殊固废、危废产物等,仍可以进一步深加工利用。

从洗衣机电机上拆下的零部件

转运

危险废弃物需进行无害化处理

经过拆解后,废旧家电彻底化作各类零部件或再生材料被分类装袋,运往成品存储区。“这个是洗衣机电机上的‘定子’,旁边这袋是‘转子’。”相关负责人拨开袋子,拿起几个状如齿轮的零件介绍,“它们的材质都是铁,原本之间有铜线和铝线相连,拆开后将线抽走,就可以等候下游冶铁厂来运走了。”

记者探访当日,正逢塑料销售出库。工人使用叉车将一袋袋装有塑料碎片的白色吨袋垒放在货车上,它们原本是空调外壳,已化作手掌般大小的不规则碎片。据介绍,废旧家电拆出来的资源,概括来说主要包括铜、铁、铝、塑料、玻璃等直接材料以及其他零部件。这些再生材料将通过出售,进入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中。对于拆解出的危险废弃物,需要运送到下游的正规企业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理。

在完成规范拆解,实现资源再生的同时,华新绿源同样重视环保知识及理念的普及。企业先后被授予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生态环境部2023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等荣誉称号。设在拆解车间二层走廊上的“老电器之家”,约140台老式电器引人怀旧。陈列架上,直观展示了家电拆解后的各类可回收资源,含铅玻璃、废机油、荧光粉、墨粉、汞管等危险废弃物一目了然。令人深刻认识到享受科技进步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再生的重要意义。

症结

游商仍占主流 隐患风险待解

与较为规范的拆解流程相比,记者发现,废旧家电的回收端情况则显得复杂许多。

2017年底,北京启动第一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型回收利用试点建设。近期记者于工作日上午拨打其中6家公布了服务电话的试点企业,仅有两家能够接通。其中一家称,可提供废旧家电上门回收服务,但系“环保回收,没有残值”。这意味着企业仅负责拆运,没有任何费用能给到市民。另一家企业冰箱给出约50元的回收价格,前提是能正常使用,且具体估值有待师傅上门评估。

“高价回收冰箱、空调、洗衣机……”居民区里类似的吆喝十分常见,这些走街串巷的游商,给出的报价往往还会略高,使得大量废旧家电未能进入正规回收链条之中。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云立在采访中披露,2023年全国废旧家电回收总量达450万吨,但通过正常渠道回收,实现环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仅占20%左右。

造成这种局面,究其原因还是成本所致。传统游商贴近居民区,家电回收是多项日常业务之一,能够顺便、就近。而有拆解资质的企业做社会化回收,需要专门出车出油费,派司机派工人,跑一天下来,就算不给居民钱,都未必能覆盖成本,难以有效延伸建立相应的回收网络。

某业内人士坦言,当下废旧家电回收市场的主要路径仍是“居民给到蹬板车的个人、个人给到开面包车的、开面包车的送到货场、货场再集中使用大车送到拆解厂”。考虑到我国存在需求规模较大的二手家电市场,对于废家电和旧家电,“能不能用”目前仅靠回收者自行判断,尚无法律法规上的严格区分与限制。诸多环节层层流转,其间收来的废旧家电究竟有多少走向二手市场,多少进入拆解厂甚至被私自拆解,相关数据仍难以掌握。

由此带来的各种风险隐患并不鲜见。有市民称,自己租房使用的是房东安装的二手空调,外壳标注着一级能耗,直到标签翘起,才发现“高能耗”的真容。首都网警也以多个案例提示,因二手家电使用年限无从查究,易导致其“超期服役”,发生触电和火灾事故。未取得相关资质的非法拆解行为,在各地更是时有披露。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正规拆解企业拆解一台家电,成本比非正规拆解企业要高出约30元。非法拆解企业能够以更高的回收价格吸引废旧家电,导致正规企业在市场上难占优势。

对此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非法拆解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同时鼓励家电企业、回收企业等形成合力,壮大规模化回收主体,并不断推进消费者教育,提升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交旧”的环保意识。

文图均据《北京晚报》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闫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