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处基层的小法庭能有多大作为?能给身边群众带来啥?位于金水区马林路的杨金人民法庭,用法官包村、“1234”工作法等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今天,我们通过几个案例一起来了解下。
法官包村:调解率跃升7.68%,结案率高达89.50%
据了解,杨金人民法庭是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首个标准化人民法庭。2023年11月,杨金人民法庭的“法官包村”做法在全国“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项目动员部署会上得到两次表扬,并在全市推广。
说起“法官包村”,就是将多元解纷机制延伸至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百姓心头,最大限度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出适合本地特色的诉源治理新路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杨金人民法庭新收案件1966件,新收案件同比下降22.56%,调解率跃升7.68%,结案率高达89.50%,案均审理天数缩短至36.21天。
今年3月,在包村法官王尧的努力下,杨槐村一起涉20余户承租人的租金减免纠纷通过村集体“四议两公开”程序终于画上句号,妥善化解于诉前。
当时,租户以洪水、疫情为由主张减免租金,而租金又是村集体和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彼此分歧较大,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王尧了解情况,着手搜集类似案例,向村支书详细解释了租金减免政策和法院关于该类案件的裁判理念。最终,在王尧的多次走访和组织协商下,这起困扰了双方多年的纠纷尘埃落定。
这是杨金法庭推行法官包村制度的一个缩影。“法官包村,就要把法送到村民身边,让法在乡村扎根。”杨金法庭庭长余学锋说。杨金法庭员额法官分包辖区内所有村庄(社区),开展联动共建、走访排查、巡回审判,积极投入调解一线,定期举办调解员培训会,强化裁判引领作用,鼓励群众依据村规民约开展自治,今年上半年引导村民依照村规民约解决纠纷35件。
“1234”工作法:依托智慧调解平台,在线化解纠纷35件
2024年年初,租客魏某因中介收取租金后跑路与房东发生纠纷,在智慧矛盾调解系统平台提交纠纷信息。人民调解员收到纠纷线索后联系杨金人民法庭法官,寻求指导。法官在和调解员沟通,分析各方权利义务,向租客和房东阐明承担责任的主体为中介公司,双方作为受害者要互谅互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莫要引发新纠纷,造成更大的损失。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暂时各担一部分损失,之后共同追究中介公司的法律责任。当日,租客魏某便提交了撤案申请。
而这正是杨金人民法庭依托金水区社会治理综治中心“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智慧矛盾调解系统平台,开设法庭端口,实行“1234”工作法(一个平台、两个主体、三周解纷、四周分流),包村法官与属地人民调解员合力化解矛盾纠纷,目前已在线化解纠纷35件。
如今,杨金人民法庭还创新设立“淾顺·和合”调解分站,通过“媒体+法院”的跨界合作,以案释法。同时,针对金融纠纷频发现象,法庭专门成立“淾顺人和·诚至金开”金融调解工作站,特邀资深调解员驻点服务,为中行、工商银行等8大金融机构筑起风险防线。法庭还广泛吸纳“五老乡贤”、人民调解员等社会力量,设立特邀调解员工作室与司法所驻庭调解室,构建“法庭+司法所”联动机制,高效化解农民工讨薪、物业纠纷、邻里矛盾及家事纷争。
杨金人民法庭的法官说,作为诉源治理的“桥头堡”,他们将不断完善“法官包村”制度,努力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继续为身边百姓做好法治服务,确保一方安宁、居民安心。
记者 鲁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