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综合实践平台暑期社会调研课题组来到郑州,深入巩义双槐树遗址、书院街城市考古体验课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等地,探访河洛古国、商代高等级贵族墓等文物遗迹,在考古体验、实地参观中溯源中华文明。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天地之中,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
在郑州这片土地上,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存从未中断,涵盖了华夏文明从起源到现当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华夏五千年文明连绵不断最全面、最连贯、最典型的代表。尤其是郑州地区拥有的10万年以来连续不断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研究夏商文化和早期国家起源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关键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使首都师范大学师生在郑州的课题调研顺利开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活动配备了资深考古领队、专家讲解员担任现场讲解,带领课题组现场“看门道”。调研活动中,首都师范大学师生一行首先来到距今5300多年的双槐树遗址,这里被考古学界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被誉为“中华文明胚胎”“河洛古国”。看到大型三重环壕、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等考古发现,调研组师生深感震撼。“双槐树遗址周边,分布有青台、汪沟等多个遗址,有一个规模巨大的聚落群,凸显出了这里独特的中心地位。”一位学员表示,早就对“河洛古国”心生向往,有机会到实地调研感觉收获颇丰。
师生们来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城市考古体验课堂”——“202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考古工地,零距离感受三千多年前的商文明,现场精心设置了百年考古大事记、中国考古史学习长廊、考古成果展示等考古体验场景,带领师生们在实地参观、考古知识问答、发掘体验、趣味游戏等活动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郑州是商代第一个都城‘亳’都所在地,在当时是商王朝的大邑,是中华文明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这里找寻辉煌商王朝给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对我的学习生活很有启发和帮助。”研学过程中,学生小彭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连续两天沉浸在“商”文化的洗礼中,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永斌坦言有两方面的收获。“第一个是对我个人知识的更新,比如关于贵族墓葬体现等级制度、金覆面和玉覆面代表的文化背景等。”李永斌表示,另外对于带领学生做课题研究,也有很多启发和帮助。“此次参观考察既有个人知识层面的更新,也有教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做课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可谓不虚此行。”“这次我们首都师范大学组织的‘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这样一个主题的研学活动,是在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开展的,是一次跨学科、跨校际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学术研究活动。”此次研学活动带队老师钱益汇介绍,活动得到了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得调研组的师生在中华文明内涵价值的挖掘、传承创新、传播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不少收获,“我们每天都会根据参观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目前来看学习效果非常好,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多来看看。”
记者:杨泽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