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郑州晚报文脉周刊

2024-08-03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来者可是宝玉? 总算等到你了

2024年郑州重磅大展《红楼梦》数字艺术展今日震撼启幕

《红楼梦》的经典内核与郑州博物馆的文化叙事氛围相遇,谱写出文艺交响的高山流水,诉说着中原大地的人文故事。

本周六,“繁花似锦 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将在郑州博物馆震撼启幕。

这次展览是中国首个《红楼梦》主题数字艺术展,也是郑州博物馆首个光影数字展。本次展览以清末画家孙温、孙允谟合绘的全本《红楼梦》绘本(国家一级文物)为基础,将艺术作品、艺术装置、沉浸式数字光影、交互式数字光影以及数字交互知识内容有机融合,让您置身其中,既能够获得视听震撼,又能进行趣味互动、收获文化滋养,获得一场全新的观展体验。

观众入园化身宝玉,领取解谜包(免费),在观展过程中探寻十二金钗的花神身份,完成解谜任务,体验不一样的轻解谜展览玩法,收获郑州城市限定套色印章。

本次展览以传统东方美学与当代元素碰撞为视觉亮点,展厅内设有5组主题艺术装置和6处打卡点,让观众可以尽情赏玩。

本次展览将展出至2025年2月28日,持续近7个月。

记者 左丽慧


郑东新区“两圆一带”起笔:

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启航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带着“水域靓城”的名片来了!

8月2日晚,“如意向上 龙湖向新”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启航仪式在郑东新区举行,这标志着郑州首个城市水上夜游项目正式与市民和游客见面。

昨晚,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启航仪式在郑东新区举行

当晚,“大玉米”楼下、如意湖畔人头攒动、灯火璀璨,不少市民和游客在此散步纳凉。19时许,码头上的国潮音乐、古风魔术和“列子喷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随着主舞台身着盛装的演员带来快闪舞蹈,一个简短的仪式后,两艘游船鸣笛致意,缓缓向游客驶来。以列子、杜甫等郑州历史名人为原型的NPC依据人物特色带来风格各异的演绎,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宣告启航。

“水+岸”互动,打造城市文旅消费新场景

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是河南新发展文旅集团出品的大型游船项目,项目一头连接如意湖,一头连接北龙湖,通过游船体验、光影演艺、桥体亮化、两岸文商旅空间提升,打造“水+岸”互动的城市消费新场景。助力叫响“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立体式、全景式、沉浸式展现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城市形象。

项目以郑州历史文化脉络为轴,从古到今,由南至北,规划了“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大河奔涌、寰宇同辉”5幕场景。沿途布设灯光秀、水幕投影、伴船演艺、烟火市集等,展示内容基于厚重历史,注重时尚表达,包含鼓乐、少林功夫、姓氏文化等。

岸边,打铁花璀璨夺目

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特别选择了8位郑州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他们为原型,创设了NPC(非玩家扮演角色)互动演绎,分别是:嫘祖、大禹、商汤、周公、列子、潘安、杜甫、白居易。

他们既是演员,又是导游员、讲解员,通过定制妆造和符合人物特点的演绎,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8位NPC对应了8艘不同风格的游船,游船或名“文人丹青”,或名“豫见青铜”,装饰风格或古朴典雅,或“科技感”十足,体现了项目的创意和巧思。

船上,演员舞姿翩跹

“两圆一带”起笔,未来建成文旅示范带

据介绍,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是郑东新区“两圆一带”文旅示范带的起笔。“两圆”即如意湖和北龙湖,“一带”即连接两湖的长达5.2公里的运河。

根据规划,河南新发展文旅集团将继续深入挖掘,联合运河产业带、开心麻花喜剧小镇、水上剧场、龙湖体育公园、欢乐沙滩等项目,打造涵盖剧场、餐饮、游乐、文创等功能的文旅经济示范带。陆续建成码头光影演艺、运河酒吧街、水上运动基地、水上剧场等场景,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此夜游聚会,享受富有郑州特色、现代体验的生活方式。

“杜甫”与市民、游客互动

当前,文旅产业已成为促消费、拼经济的主力军,文旅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人间烟火,因此,如意·龙湖项目的打造不仅是锦上添花,更为郑东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游船线路和乘船方式

为丰富游客体验,项目推出日游、夜游两大类型产品,满足游客不同需求。因防汛水闸关闭,目前全程游览暂不开通,游客可以购票体验半程项目,后续运营情况关注文末购票通道。

【夜游】

全程——如意湖游船码头至北龙湖码头(中原科技城投资促进中心)往返

半程——如意湖游船码头至东风渠往返

【日游】

如意湖环湖游——如意湖游船码头→东西运河→东风路调头→原路返航至如意湖游船码头(全程距离约4.4公里,航行时间约30分钟)

北龙湖环湖游——北龙湖游船码头→金融岛北侧→鼎桥→沙滩公园码头→原路返航至北龙湖游船码头(全程距离约8公里,航行时间约40分钟)

如意湖、北龙湖双湖游——如意湖游船码头→如意湖→东西运河→卢森堡中心→龙湖金融岛→北龙湖游船码头→返回如意湖码头(全程约12公里,航行时间约70分钟)

【购票方式】

游客通过微信搜索“豫见航路”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购票窗口小程序,即可进入购票通道。

记者 程帅星/文 马健/图


张宏杰:多读书,才能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资深的历史爱好者”,是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百家讲坛》主讲人张宏杰给自己的定位。

从经济学转型历史,研究明清史,撰写大量历史文化散文……用张宏杰的话来说,一切都是兴趣使然。

张宏杰 受访者供图

20多年写作与研究生涯间,张宏杰先后出版了《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诸多作品,曾担任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其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成败论乾隆》系列节目更是创下了年度最高收视率。

写作之中,张宏杰既擅于表现贯穿中国历史之中政治、经济、思想等的传承与流变、革新与痼疾,展示中国历史纵横上下几千年之“广”,也乐于触摸冰冷历史中人的体温与脉搏,以个人视角去解读个体在时代中的挣扎和得失。所以在他的笔下,朱元璋不再是单一的王权象征,而是一个“精明的、讲究实用的农民”,曾国藩除了晚清重臣的身份,更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他用更多情感色彩,细腻勾勒出了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个体其“微”。

莫言曾评价:“张宏杰以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

7月21日,张宏杰带着潜心5年的全新力作——《朝贡圈:传统中国的世界秩序》,做客天一文化讲坛,现身郑州图书馆,为郑州市民深度解析2000多年来以中国历代为中心、东亚文化圈独特的朝贡体系,剖析平静表象下暗流涌动的政治权衡与妥协。

跟随记者,对话张宏杰,聆听不一样的历史见解。

谈写作:“历史生命线真实”这一基础不能动摇

记者:您此次讲座的主题和内容《朝贡圈》,也是您《简读中国史》系列的第三部,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想用专门的篇幅去分析中国古代朝贡制度?这个系列是怎么规划的?

张宏杰:其实我每开始一本书的创作时,往往不知道下一本书会写什么。我写书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共同的出发点就是都基于兴趣。

譬如我在翻阅史料时,读到很多朝贡国向古代中国进呈的表文,内容都写得非常虔诚恭敬,让人以为他们是真心恭顺于古中国。但在大量搜集阅读了关于朝贡的相关资料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

朝贡体系表面上看,是由中国主导的一个很严密、有秩序的体系,各朝贡国都非常恭顺,但背后却涌动着各种算计和利益。如琉球到中国来朝贡,最主要的推动力就是背后的经济比——他们获得的回报,往往能达到贡品的10倍之多。也有朝贡国表面臣服,或背地里行僭越举措,或效仿古中国,将周边小国收归为朝贡国,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如此再返回看那些恭敬的朝贡表文,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巨大的戏剧性。所以我会想把这些真实的、普通人并不清楚的历史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记者:有些史料其实在史书中几乎是一笔带过,那么创作中不可避免就会进行发挥与想象,您是如何平衡作品的历史性与文学性的呢?

张宏杰:我还是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

一方面,我希望读者读我作品的过程是比较愉快的,不管你想传达什么,起码要给人家一个比较愉快的阅读体验,我本人也是从普通读者阶段走过来的,知道读一本很艰涩的书是很痛苦的。另一方面,我也不想为了可读性而牺牲作品的历史真实性,“历史生命线是真实的”,这个基础是绝不能动摇,不然就失去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在开始作品创作前,我会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先罗列出来,然后搜集大量的史料去进行对比、思考和分析。譬如之前我在大连的时候,经常会坐七八个小时的火车去北京,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调阅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去阅读、摘抄、复印,包括去往各种博物院、名人历史故居、遗址等地实地探访考证。虽然因为条件的限制,可能我的作品并未能穷极史料或者做到全面,但确实已经竭尽我所能。

记者对话张宏杰

谈自身:专注明清历史,因为史料较多

记者: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您为何更专注于明清历史?

张宏杰:明清时段留存的史料较多,史料多就意味着细节多。写作之中想要追求文学性,需要大量的生动的细节。明清两代资料翔实,能够支撑起这样的写作需求。

记者:在您的创作中,晚清重臣曾国藩这个人物可谓是常写常新,为什么要专门去研究他?

张宏杰:因为曾国藩身上能体现出很多传统文化的正面因素。

像我们今天经常谈传统文化、国学,对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内容应取其精华,对那些负面的则应该摒弃。而曾国藩身上集中了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正面因素,他一生所贯彻的哲学是两个字:“拙、诚”。“拙”是笨拙,“诚”是真诚。

现在我们整个社会一大问题就是浮躁、翘尾。他的人生哲学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是最稀缺的,提倡曾国藩对于整个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在如今中国转型升级、与世界交流学习的过程之中,曾国藩的这一特质,也是可以借鉴采用的。

所以我愿意不断向大家介绍曾国藩,也从未停止书写曾国藩。

谈读书:“应多读一些严肃的历史书籍”

记者:作为历史学者,您最喜欢的时代是哪个?

张宏杰:我最喜欢的时期还是今天。

如今穿越小说很多,很多人幻想穿越回各种时代。但假如你真的穿越回古代,多数情况下可能会变成社会下层。社会下层在古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很差,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一种勉强温饱的状态,所以实际来讲,真要穿越回去,可能没几天就会患病而死。

有一本书叫《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从中对比来看,虽然现在社会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从整体上的死亡率来讲,人类社会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从原始社会到今天,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快,我们迄今为止已经享受了几十年的和平,包括物质条件也得到极大丰富,能够在现代化的建筑里进行生活学习、利用各种电子产品便捷地接收全新的信息,我想这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比拟的。

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愈发热爱,文化自信力不断提高,您觉得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弘扬与传承?

张宏杰:我认为,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对世界其他文化都有比较深的认识,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

如果一方面你对世界文明的潮流没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同时你对自己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也是一知半解,这个自信实际上就建立得不扎实。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要多读书,这样才能真正地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和他人的文化,才能去进行传承与弘扬。

记者:您认为应该怎样更好地推动历史知识的传播普及,提高大众分辨各种伪历史的能力?

张宏杰: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学者去进行通俗化的科普,将严肃的内容讲得平易近人。另一方面,对于读者而言,要多读一些严肃的历史书籍,特别是经典的书籍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而不是轻信短视频的内容。

记者:那您推荐读什么书呢?

张宏杰:我比较推荐的有两本。一本是戴蒙德的《细菌、枪炮与钢铁》,这本可以说是人类学的名著,虽然比较晦涩难读,但是读完之后收获很大。

另外一本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这本书对全球的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多有叙述,读完以后会有一个很好的全球史观。

记者 古晨茜 实习生 孙宜婷/文 石闯/图



繁花似锦 豫见红楼

《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在郑州博物馆启幕

8月3日,繁花似锦·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无上瑰宝,其优美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构建了一座巍峨的文学大厦,带给人们无穷的艺术审美、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在中国,人们对《红楼梦》的喜爱,似乎已经超越了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迷恋,而展览通过数字化手段和现代展览语言相结合,还原大众对《红楼梦》的文艺想象与文化情怀。

数字技术再现“红楼世界”

“此次《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基于原著的文化内容,以清末画家孙温、孙允谟合绘的全本《红楼梦》绘本(国家一级文物)为基础,综合运用数字创新技术,深入挖掘《红楼梦》的故事主线与文化内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美学、人物群像和物质礼俗和处世哲学。”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最大的特色是数字艺术的表现手法:展览将艺术作品、艺术装置、沉浸式数字光影、交互式数字光影以及数字交互知识内容予以有机融合,使观众实现视听有震撼、身体可互动、文化有收获的观展体验。从中原文化这一角度出发,深入地去解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据了解,该画册是孙温、孙允谟伯侄两代人至少历时53年,呕心沥血合力创作的稀世巨作。画家以全景式的笔法描绘了《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不仅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鬼神、界画等多种画科,还运用了工笔、写意、渲染、烘托、没骨、点苔、泥金等多种技法,是对原著文本的艺术性解读与再现,其表现情节之详尽、笔法之精细、构图之考究、篇幅之宏大,为清代同题材绘画作品之仅见。

用数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据了解,此次“繁花似锦·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在展陈上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寻芳游园:大观园的诗意园林景观”、第二单元“画境钗影:《红楼梦》中的人物群像”、第三单元“韶华盛极:《红楼梦》故事主线,大观园经典名场面”、第四单元为“豫见红楼:《红楼梦》中的物质文化与民俗文化”。传统展陈与数字艺术相结合,展览通过数字交互装置和沉浸式光影构建了一个“真亦假时假亦真”的书中世界,再现《红楼梦》中的人生百态,探究名著的图像叙事和文化内涵。

为什么选择“红楼梦”主题来打造数字艺术展?

数字艺术,作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结晶,可以为传统文学注入崭新的生命力与强烈的视觉震撼,更能促使“红楼梦”这一经典故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以更加沉浸式、互动性的方式触及观众的心灵深处。

特色环节等您“解谜”

当下,观众的参与逐渐成为展览的一部分。此次展览通过“解谜”游戏的设计,让观众通过更有趣的形式尽情享受展览的乐趣,探索《红楼梦》中更多故事和细节。活动紧紧围绕“花神诗会”的主线展开,以贾宝玉破解十二金钗与十二花神对应关系为主线任务,观众领取解谜包之后,根据解谜手册的指引,在展厅中寻找线索,完成十二金钗贴纸与十二花神任务,可在出口处兑换红楼梦郑州城市限定套色章盖章。

展览开幕后就将迎来今年的“七夕”,主办方也为观众准备了“缘定红楼·珐琅传情——七夕节珐琅技艺手作体验”这一七夕主题活动,邀请非遗大师带观众以红楼花卉为灵感,结合传统非遗的珐琅工艺,以“手作之美”开启红楼繁花中式浪漫,通过珐琅花簪手工制作体验,让参与者在七夕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增添情人节的浪漫氛围。

“根据年轻观众的特点,我们还在东方美学与当代元素碰撞的展厅准备了5组主题艺术装置、6处打卡点,满足观众的出片需求和社交分享需求。”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造景装置注重创意和美学,结合《红楼梦》当中的文化特色,打造出独具匠心的拍照背景,让观众在拍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此外,展厅利用光影技术,为造景装置增添了动感和层次感,在特定的时间或角度下,光影效果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也能让观众拍出更加独特和有趣的照片。

此次展览自8月3日启幕后,将展出至2025年2月28日。汇集数字交互知识应用、沉浸式光影空间、交互性数字光影三大类数字交互体验,打造文化收获与互动情景结合的沉浸式展览氛围。同时,展览期间更有诚意满满的国风主题活动和“红楼梦”主题系列文创,全方位向观众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承的互相成就,更多惊喜亟待观众亲临。

记者 左丽慧 郑州博物馆供图

分享到: 编辑:段景景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