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提升改造之后,金水河上游的帝湖重新开放,湖中新修的环形路,绕湖的依依垂柳,都让人感受到它的全新变化,湖面之下丰茂的水草也引来大家的关注。
“帝湖杂草丛生,汛期来临恐怕会影响蓄水功能。”近日,市民刘先生反映,希望对湖内的水草进行清理,进一步改善帝湖的水域景观。
市民:
帝湖里的水草该打捞了
帝湖是郑州市民熟知的一处景观,在它周边有居民6878户、湖内水域面积121亩,2021年夏天雨季曾被挖开8米宽的泄洪通道。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始之后,帝湖改造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备受沿湖居民和习惯到此游玩的市民期待。
2023年10月,沿湖围挡陆续拆除,内部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的帝湖湖景开始出现在市民面前。2024年春季,已经蓄水近半年时间的帝湖再次成为郑州西区的一个“打卡点”。绕湖的依依垂柳承载着旧时的记忆,新建的环形路又让更多人有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近一个月,气温转暖之后,新修的帝湖中出现了大量水草,网友对此表达了不同的感受,有人点赞“水草丰茂,成了湿地公园”,也有人说“水草丛生,如同荒野沼泽”,希望打捞水草维护水域景观。那这些自然生长的水草会不会对水体造成影响,对防汛带来阻碍呢?
4月18日上午,记者将市民有关湖内水草可能影响蓄水和防汛的说法反映给郑州市城区河道事务中心,该中心表示帝湖水域为新近接收的管理区域,目前已成为“两河一渠”滨河公园的一部分,近日养护公司刚刚接手进行管理,将组织人员对湖内水草进行清理。
养护公司:
只要露出水面就会打捞
18日下午,郑州市城区河道事务中心调集小船,组织养护人员对湖内水草进行集中清理,防止水生植物快速生长影响河道景观效果,同时提醒游人勿轻易下水游泳,避免身体被水草缠绕发生溺水险情。
养护公司负责人介绍,帝湖水域蓄水深度在2米左右,湖底的河床并未进行硬化,整个水体也属于活水,湖内水草及鱼类开始自然生长,这些野生的鱼类平时以水草为食,也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水草生长是可以净化水质的,这个水深又比较适合水草生长,水草生长过于茂密确实不太好看,我们以后会每天观察清理。”这名负责人说,帝湖作为“两河一渠”滨河公园的一部分,在管理当中要充分考虑景观湖的效果,而为了保持优美的湖景,以后打捞水草的标准主要是“露出水面”。
这名负责人表示,养护公司本月刚刚接管帝湖的管理工作,沿湖保洁、打捞水面白色垃圾及水草都将逐渐日常化,“天天打捞,将是一项日常工作”,避免对蓄水和防汛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呼吁市民到此游玩时不要随意丢弃垃圾,共同维护帝湖区域的优美风景。
记者 汪永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