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郑州市金水区杜岭街道八栋楼社区,一支由平均年龄62岁的志愿队靠蒸馒头“出了圈”。据了解,该志愿队名为“蒸蒸日上”志愿队,由30多人组成,他们每周都蒸269个馒头,200个用于积分兑换,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巡逻、大扫除等活动,便能得到积分,兑换馒头, 69个则用于走访关爱辖区孤寡、空巢老人,该活动不仅拉近了邻里感情,还带动了附近高校学生积极参与。
小社区承载着大民生,社区服务的每一次微创新,在点滴微末之间,关乎群众的获得感,是民生建设的“微观缩影”。“积分兑换+走访慰问”,为社区服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以“小活动”促进“大融合”,以“小馒头”彰显“大爱心”,既让社区的老人有为有可为,在社区中“继续发热”,传递温情与和谐,又点燃了居民“共建者”的热情,积极营造着安全有序、共享共建的社区氛围。
当下的郑州,正在着力打造具有郑州特色的特大城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板,聚焦展现“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主题,积极落实民生保障实事,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向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迈进。
在这座充满温情的城市,不乏这样团结互助、和睦友爱的暖心邻里故事:新建路街道东街社区,从细节处着手,聚焦打造“家味”会客厅,将服务空间让渡居民,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城东路街道郑汴路社区以 “五老”为主要人员,建立幸福手工坊志愿服务队,通过项目承接与“自我造血”,积极开展辖区困难群众帮扶活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南关街街道锦艺新时代社区聚“夕阳”之力,组织社区养老服务队,借助“熟人社会”之力,发挥余热,为社区基层不断充实力量……当社区互助成为一种生活常态,邻里之间的点滴关怀汇聚成汨汨暖流,这座城市将会变得更加有温度,居民的幸福也会更加有“质感”。
社区,于居民而言,是家的延伸。“蒸蒸日上”志愿队以馒头为媒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社区变得更加有温度、有人情味。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区服务的新内涵,给我们以新的启迪,在接下来社区自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让我们一起“动起来”,从“旁观者”到 “参与者”再到“主人翁”,多一些创新自主治理模式,多一些“众人拾柴”式的合力,一起携手,让社区真正地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通讯员: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