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省,往返3300公里......12月27日,记者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获悉,经过全力救治,从吉林省长春市转运至该院的患者病情平稳,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正在等待合适供体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不抛弃不放弃
12月6日,郑州七院接到一位来自吉林省长春市一位患者家属的求救电话,称患者扩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情危急,当地医院无法满足其救治需求,想要转至该院进行医治。
可长春和郑州相距1600多公里,此时正值全国多地降雪,北部地区积雪严重,转运工作困难重重。
该院院长尹磊得知消息后表示:“必须全力以赴,才对得起患者的信任!不抛弃、不放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随后,该院副院长、心脏移植中心主任杨斌和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郭琳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缜密的部署,其他相关科室也积极协助,做好长途转运工作的各项准备。
12月6日17时30分,该院心外三心脏移植中心医师刘云霏,急救护士杨希峰,司机师傅王振存、朱晓恒坐上救护车。他们承载着患者的生命之托,也肩负着郑州七院人的神圣使命与责任,紧急赶往长春。
跨越千里救援
考虑到病人的病情刻不容缓,为了节省时间,两名司机师傅轮流驾驶、星夜兼程。在历经21小时、单程1600余公里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在次日下午3时抵达长春市。
到达目的地后,4人立即与患者家属汇合,并从当地医生口中得知:目前患者血压依靠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肝肾功能不全,床旁血滤,呼吸偏快,病情十分危重。
刘云霏在仔细检查评估病情后,于床旁为患者行IABP植入手术,手术十分顺利。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保驾护航下,患者被安全转移到120救护车上。
一路惊心动魄
返程途中,车内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患者频发室早、短阵室速、血压波动等危急状况,为预防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血压骤降、休克等危险情况,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程高级生命支持和检测,启用IABP辅助循环,持续泵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护士遵医嘱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调整,精准调控容量,进行气道管理,并随时准备好呼吸机床旁备用,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医护人员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着患者的生命体征,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两位司机师傅则胆大心细、技术娴熟,他们竭尽全力让车子保持平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车内的颠簸,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转运环境。
转运途中,转运人员实时向医院汇报着患者的病情;而在郑州七院,医护人员也不断进行演练,预判患者经过长途转运后所有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以及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
12月9日上午7时,郑州七院120急诊转运团队成功将患者安全护送至医院心衰中心,此次转运任务圆满完成。
多学科同协作
患者到达医院后,尹磊立即要求,全力救治患者。
经全面检查,患者目前有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难治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情况。
杨斌介绍,患者终末期心力衰竭,有心脏移植适应症,可以录入心脏移植等待系统,但患者目前胆红素较高,手术风险极高。目前主要任务是进行抗心衰治疗,提高氧供,降低氧耗,改善器官灌注等。经该院多学科综合治疗,患者目前状态稳定,等待心脏移植。
杨斌表示,这场长达3300公里、历时约50小时的长途转运,不仅是对七院各部门协作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也是对团队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对120、心衰中心危重症救治硬实力的一次集中呈现。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红 通讯员 汪俊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