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到法院起诉索要欠款,但一名被告辩称是投资款,另一被告辩称自己才是债权人。真相到底如何?今天,来看郑州市管城区法院如何抽丝剥茧,查明事实真相。
案情回放:
原告满某诉称,其与张某系朋友关系,张某与张某红系姨侄关系。2022年2月,张某红因生意经营需要向原告借款190万元,张某承诺为该借款承担连带还款责任,2022年2月至3月期间,满某分笔将借款转入被告张某银行账户。2022年7月23日,二被告向原告增补书面的借款凭据,张某红为借款人,张某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后因二被告拖延还款,满某诉至管城区法院讨还借款本金176.7万元及利息。
庭审中,被告张某红辩称不是借款而是投资款。被告张某辩称案涉190万元借款与原告无关,系张某红欠其的借款;原告要求其承担本案借款的保证责任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围绕争议焦点严格审查证据
拨开迷雾查明事实真相
管城区法院民一庭庭长范利辰听取诉辩双方意见后,归纳争议焦点为被告张某是否为案涉借款的债权人、案涉借条载明的债权是借款还是投资款,被告张某是否应承担担保责任问题。
原被告双方分别进行举证、质证,法庭对案件事实及证据进行法庭调查。
休庭后,范利辰法官结合庭审双方的举证,通过被告出具借条载明的内容及原告实际持有债权凭证等事实,认定原被告之间为民间借贷关系,并非被告张某红所辩称的投资关系。根据原被告的微信聊天记录内容及二被告出具借条的行为,判断案涉借款实际存在,且根据被告张某在担保人处签字确认,应当认定被告张某实际为担保人,对案涉债务应当承担一般保证责任。
针对此类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关键点还在于确认原被告之间的借款本金数额、约定的利息标准、已经偿还的本息数额。因原被告对利息标准说法不一,且还款较为混乱。
范利辰通过双方微信聊天记录对每月利息金额的表述及实际每月支付的利息数额,确定双方约定的利息标准。因双方约定利息标准高于法律规定,被告多偿还的利息应当在借款本金中予以扣除。
为方便计算,范利辰法官制作了对应的计算表格,将出借金额、出借日期、法定利率、偿还金额、偿还日期等项目列明,从而准确计算出被告尚欠原告的借款本息金额1578104.6元。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张某红偿还原告满某借款本金及利息;被告张某在被告张某红的财产被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的部分承担保证责任。
合法权益得维护
当事人送锦旗表感谢
案件上诉后,郑州市中院维持原判。随后案件经过执行程序,满某拿到欠款,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感谢法官的努力,让我拿到了欠款。”满某在案件执行完毕后,将锦旗送给了主审法官范利辰。锦旗上的十六字是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真心的感谢,更是对法院及法官工作的认可。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董晨阳 徐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