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月之中外媒体黄河行 | 山河祖国皆遍览 且行且歌且吟哦

2023-11-3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品读“天地之中”厚重历史,饱览“华夏之源”源远流长,感受“功夫郑州”独特魅力……历时两个多月的2023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圆满落幕,作为其八项重点文化活动之一,9月14日~1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活动,30余家中外媒体记者穿行郑州,全面展示郑州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黄河文化主地标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的独特魅力,让“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叫响全球。 

9月15日,“中外媒体黄河行”采风活动来到少林寺,体验少林功夫

文化郑州多锦绣

9月14日,2023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拉开帷幕,来自阿塞拜疆、阿根廷、巴西、匈牙利、意大利、韩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卢旺达、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家的21名外籍记者、国内10余家媒体记者踏上“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活动的行程。

3天时间,中外媒体记者行走在中原大地,用脚步丈量、用双手感知、用文笔传播,以媒体独特的视角发现、挖掘、讲述郑州故事、河南故事、黄河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在杜甫故里,他们吟哦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杜甫名篇,探访“诗圣”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三幕幻影成像、三维动画视频等高科技手段加持的精彩展演,让他们系统了解杜甫的生平、杜诗精华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成就。

在嵩阳书院,中外媒体记者置身中国“国学殿堂”,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让国内媒体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让外籍媒体肃然起敬。在登封观星台,中外媒体记者细细品读“中国”和“天地之中”的深刻内涵。在千年古刹少林寺,中外媒体记者的心与郑州贴得更近。“来到少林寺,来到少林功夫发源地,对我这个中国功夫爱好者来说,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中国网西班牙语频道的潘阿里,大学期间学过中国功夫,来到少林寺感觉“像朝圣”。

鲁迅博物馆藏黄河流域石刻拓片展

文脉钩沉满目新

站在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经岁月铅洗的城墙下,遥想3600多年前的星空下,巍巍亳都起于大河之滨,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滥觞之地,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续写古今同地、文脉不断、人脉不息的郑州鸿音,中外媒体记者深受震撼——

在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侃的介绍中,中外媒体记者参观了精选鲁迅先生本人珍藏的近百件黄河沿线拓片和个人印章等文物的“奔流——鲁迅博物馆藏黄河流域石刻拓片展”,感受黄河沿岸石刻艺术的精美绝伦。

鲁迅珍藏的著名汉代摩崖石刻“汉三颂”中的“两颂”——《石门颂》《西狭颂》整拓,不仅是史学和书法爱好者的“白月光”,也让中外媒体记者大开眼界。通过杭侃的精彩讲解,中外媒体记者了解到这些被鲁迅视为凝聚“国魂”的遗物,深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既为鲁迅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滋养,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及至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南裹头广场的观景台,中外媒体记者被眼前的壮美景象所吸引:大河横流一望无际,绿树成荫苍翠挺拔,飞鸟盘旋倏忽而至,蓝天白云分外妖娆,黄河正在这片土地唱响一曲幸福的欢歌。

共引黄河心上流

从不知黄河到知黄河何以为黄河;从不懂郑州到知郑州何以为“中”。短短3天行程,“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活动带领30余家中外媒体记者行走天地之中,感知华夏古国,刷新了他们对郑州、对河南、对中国、对黄河的认知——

“我知道了中华文明孕育在黄河两岸,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这条河流,人们充满敬畏之情,加强环保和治理,努力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来自英国的记者泰勒说。

“在河南处处可见黄河文化的独特性,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虽然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但我觉得一切都是从黄河开始的。”俄罗斯巴什基尔电视台记者马琳说。

“在黄河畔有这样一座城市,经过360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欣欣向荣,我期待把我看到的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向大家讲述新时代的郑州故事。”中新社记者韩章云说。

聆听中华文明演进的郑州鸿音,探寻黄河文化传承的郑州注解,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郑州实践……这场慢行黄河的发现之旅、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交流互鉴的文化之旅,多侧面、多角度、全景式展现了郑州之美、黄河之美、文明之美,借助于中外媒体记者的妙笔,“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活动用一篇篇动人心弦的郑州故事、河南故事、黄河故事,让世界进一步了解郑州、认识河南、读懂中国。

记者 杨丽萍 /文  李新华 王梦瑶 /图


分享到: 编辑:周爱巧 统筹:苏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