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捡到了馅饼的“宝妈”群体,却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陷阱。
据红星新闻11月27日报道,近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破获一起以“宝妈”为主要人群的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警方发现,该团伙通过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招聘兼职信息,教唆“宝妈”成为电诈犯罪工具人。被骗人群多为待业在家的28至40岁女性,通过冒充热门网购平台客服或主流快递公司的客服,以赠送小礼品和核对收货地址为由进行引流。
“宝妈”不仅承担着养育孩子的重任,也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因此,诈骗团伙便巧妙地利用“宝妈”群体的心理弱点,以“带娃赚钱两不误”“轻轻松松就能月入过万”等话术,引诱她们走进精心设计的陷阱。打着“高回报”旗号的网络兼职,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事实上,被电诈集团招徕的“宝妈”群体,在明知该公司并非正规企业的情况下,依然被“低成本、高薪酬”的诱惑所驱使,一是她们想在照顾孩子期间获得一份收益,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二是希望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经济独立,以此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然而,犯罪就是犯罪,“宝妈”群体抱着侥幸心理,因一己私利让其他家庭蒙受巨额经济损失,这并不值得同情,也必将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只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宝妈”也是受害者。诈骗团伙有针对性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待这些“宝妈”加入后,并非真正让她们进行客服工作,而是被要求使用“公司”实名开设的手机卡,通过冒充热门网购平台、主流快递公司的客服,与被害人取得联系,并将带有诈骗二维码的小礼品邮寄至被害人地址。一旦被害人扫描该二维码后,诈骗团伙便实施下一步诈骗行动。在不知不觉间,“宝妈”被诈骗团伙利用,成为犯罪链条上的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招聘信息虽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存在着诸多陷阱。例如,手机刷单、服装寄拍、配音兼职……类似的套路屡见不鲜。这些所谓的高收入工作,无非是“新瓶装旧酒”,利用人性弱点,诱导“宝妈”、大学生,以及对兼职感兴趣的群体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提醒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提高警惕,远离“零成本、高回报”的虚假招聘信息,切勿因一时的贪念而走到违法的境地。
另外,这起电信诈骗案也呈现出网络诈骗新型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凸显了“宝妈”等特定群体在网络环境中的风险意识缺失。因此,相关部门要手持利刃,斩断诈骗集团的非法盈利套路,规范网络兼职市场,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强对平台内信息的审核和管理,防止类似招聘信息的扩散和传播;政府和社会也应该为“宝妈”群体提供更多的正规兼职机会,让她们在照顾家庭之余,实现自身的价值。
扫码看相关新闻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任思凝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