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连日晴好的郑州天气气温骤降。晚上8点,一辆载有棉衣、棉被、棉鞋、方便面、饮用水等物资的救助专用车缓缓驶出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大门,驶向暮色中郑州市区的大街小巷。
今天,记者探访发现,我市已启动今冬明春“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保障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合法权益,兜底保障民生底线。
救助行动:对求助遇困人员做到“应救尽救”
郑州市民政局要求,各区县(市)民政部门要主动向本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工作支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公安、人社、城管、卫健等部门协调联动,以组建救助分队、开展联合巡查等形式,合力做好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工作。确保流浪乞讨、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盗被抢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服务,让困难群众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要充分利用城市网络化管理平台和“民政易公众版”移动端应用,发动乡镇(街道)干部、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动员环卫工人、公交出租司机、巡防队员、安保人员等社会力量,协同做好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
各开发区、区县(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关注极端天气、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加大夜间、严寒天气、雨雪冰冻、气温骤降、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巡查力度,采取增加力量、加密巡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延长巡查时间等措施,对车站、街道、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房屋、在建工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流浪儿童、露宿街头等临时遇困人员。
对以乞讨为生活方式、附近务工等经劝导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露宿街头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食品、衣物、御寒物资,留下详细求助方式,并留存提供街面救助服务和劝导期间的影像资料;对务工不着、被盗被抢、遭受家暴等陷入临时生活困境的人员,要提供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对老弱病残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要先行救助再查明情况;对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乞讨人员,要联合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时送医诊治;对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要及时发布寻亲公告,会同公安机关利用指纹、人像、DNA等数据甄别查询手段,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回归家庭。
可利用福利彩票销售站点、社区服务中心(站)和搭设临时帐篷等方式,设置临时救助点和避寒场所,方便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就近就便求助、避寒。
要推动有关部门落实好相关监管责任,在街面巡查、送医救治、救助寻亲、落户安置、源头治理、安全管理等环节形成完整链条,做到闭环管理。
各救助管理机构要加强站内应急值守,畅通24小时求助热线,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服务接待制度,及时响应求助线索,对前来求助的遇困人员先行实施救助,做到“应救尽救”。
专项救助:郑州天气预报就是冬季救助应急启动预警
寒冷冬季,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如何度过?放心,有人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每年冬天,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开展劝导、救助、救济活动,让困难群众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今年,郑州天气预报就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冬季救助工作应急预案》启动预警。
11月初,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已着手检修维护站内取暖设施设备,备足冬季救助物资;增派人员加强街头救助力量,加大救助物品、宣传资料、救助服务卡的发放力度,接到求助电话24小时随即出现场救助,在严寒天气来临开展集街头中救助行动。对老弱病残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先行救助再查明情况;对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乞讨人员,联合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时送医诊治;对站内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及时送定点医院治疗;开展“温暖救助 爱在寒冬”专项救助服务,加强特殊人员护送力度,及时、安全、快速护送老弱病残幼返乡。对暂时无法查明监护人的受助未成年人、智障人员、精神病人及时救治救助妥善安置。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在实践工作中,严格落实入站安检、分类救助、分区管理、值班巡查、日常消毒、食品留样、健康监测、信息录入等制度;坚持开展安全日巡查,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近几年,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在为受助人员提供饮食、住宿、医疗救治、救济(护送)返乡等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提供寻亲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康复培训等多元化服务项目,将救助服务关口前置、触角向前向后延伸,携手流出地各级政府和救助机构,开展源头治理、落户安置、回归稳固延伸服务。
多措并举:儿童福利院里温暖过冬平安过冬
“这几天,随着气温降低,孩子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床上也放置了干净柔软的新棉被,房间的温度也慢慢升高了……”走进孩子们的房间,一股暖流扑面而来。随着天气变化,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已做好各项防冻保暖工作,确保儿童温暖过冬、平安过冬。
棉衣鞋帽保穿暖。市儿童福利院提前对儿童房间及床上用品进行了全面检查,购置各类防寒保暖物品,并按照需求采购棉被、棉衣、保暖衣、羽绒服、鞋帽等物品。
科学饮食吃得好。根据冬季饮食习惯和儿童身体情况,应对冰雪天气,市儿童福利院提前储备米面油及各类干菜等物资,制定儿童冬季菜谱,加强肉类及时令果蔬采购,制作适合儿童冬季养生的菜品,并增加饭菜保温设备,确保热汽热饭、安全可口。
巡查维护保供暖。市儿童福利院严格执行供暖设施巡查制度,及时对锅炉、循环泵及取暖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全力保障院内正常供暖。
同时,储备冬季常用药品,确保儿童安全、健康度过寒冷冬季。加强儿童心理疏导,增加社工介入,开展小组类型的文体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缓解因冬季室外活动少可能带来的情绪烦躁等情况。
慈善助力: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
为低保户送棉衣棉被,为困难职工送冬季慰问金、为困难群众发放米面油……每到冬季,郑州慈善总会都会开展一系列集中救助活动。今年冬季,郑州慈善总会联合各区县(市)慈善总会、慈善项目、基金合作单位、社区慈善工作站、NGO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将继续开展“冬季送温暖”系列救助活动。
其中,迎新春市直机关贫困职工、帮扶村困难群众救助活动是“冬季送温暖”系列活动中重要的一项救助活动,已经连续开展10余年,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冬季送温暖”活动即将全面启动。困难职工、低保家庭、五保老人、孤寡老人、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孤儿、残疾人、困难大病患者等全市各类弱势群体都将是受助对象。
“今年冬季送温暖活动,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并注重精准救助,让更多人温暖过冬。”郑州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爱心升温:社会福利院“三个到位”确保安全过冬
市社会福利院为全力保障院内养员温暖安全过冬,严格落实保暖设备到位、保暖物资到位、医疗保障到位。
保暖设备方面,市社会福利院三幢养护楼,全部为集中供暖。但个别房间保温设施相对老旧,由护理员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开关空调调整室内温度。
保暖物资方面,入冬前,市社会福利院为全体老人孩子集中更换御寒被褥、衣服等冬季 保暖物资。同时,要求院食堂科学制定冬季菜谱,加强肉类及果蔬采购,制作适合养员冬季养生保健的菜品,并增加饭菜保温设备,确保养员吃得好、吃得暖、吃得卫生。
医疗保障方面,针对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市社会福利院着力做好对重点养员的疾病跟踪和诊疗,多方协调医药公司及协作医院,针对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等特点,储备多种常见病药物。针对冬季流行性疾病的高发,市社会福利院成立领导救助小组,统一协调全院流行性疾病的救助工作,利用中草药制剂加强预防,并指导养员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强化巡诊制度,确保全天候医务人员在岗在位,对突发病人进行及时发现诊治。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