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跑出加速度 确保高质量确保“全年红”

2023-10-2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

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 致力打造郑西产业集聚高地

深秋时节,大地流金。记者走进郑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这里,已经有35家企业入驻,每个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可入驻企业60余家,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年利税3000万余元,集聚5000余名人才创业就业。全部建成投产运营后,可入驻研发、生产、服务型等企业800家以上,年产值约120亿元,利税约8亿元,可带动4万人以上的就业岗位。”河南昌煜集团总经理贾准对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郑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是规范提升荥阳市建筑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集聚科学发展的产业园区,规划总占地约12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致力打造郑西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高地。

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整体规划占地138亩,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5万平方米厂房交付企业、在建2.4万平方米厂房年底前交付企业。目前,该项目已签约46家企业,在谈意向企业45家;入驻投产企业35家,年底前入驻企业可达到50家。

郑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做强制造业为方向,打造省内外智能装备制造、专业设备制造、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外迁转移承接地、河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示范园区、国家“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园区实施产业园规划、建设、招商、运营的一体化操盘,致力于实现产业园运营的标准化、定制化、品牌化。

郑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秉承“与企业共成长 与城市共发展”的运营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商务、人才、金融等一站式服务。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核心,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制约和影响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问题。园区搭建两大服务体系、五大服务平台,通过市场、人才、技术、金融等服务要素孵化培育企业发展壮大。

郑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仅2023年组织企业活动24场,其中企业行业交流会活动8场、 企业员工庆生会10场、企业大讲堂6场,商学院1场,企业招聘会2场。为企业金融服务对接20余次,保障企业健康有序运营,为企业推荐人才简历500余份,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

森乐高端智能能源装备项目

从卖原料到卖设备卖技术 做长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

原来产品以原料为主,投资新项目生产装备,将原有产品优势深化利用,做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从卖原料到卖设备,进而再到卖技术、卖服务,新郑本土企业河南森乐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年产100台套聚合物智能分散溶解车和500台在线黏度计及研发中心项目,借此尝试这一跨越。

新郑市中华路一侧,森乐高端智能能源装备项目现场,簇新的办公楼厂房已经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明年初正式投产,主要产品为职能炼油装备,销往中东北美等油田。森乐项目由位于新郑市龙湖镇的正佳集团投资建设,取名正佳,源于创业者正正和佳佳一双儿女,寓意行正道,创佳绩。智能油田装备制造是企业新的增长点,也是新郑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企业是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长期技术合作,拥有河南省净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致力于油田3次采油用聚合物及相关采油助剂、污水处理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3万吨。主营产品是聚丙烯酰胺,去年营收突破12亿元,出口创汇8989万美元,已向深交所提出上市申请,正在接受审核。

在新项目刚建成的生产车间,一台集装箱设备就是企业主打产品,目前已在国外油田使用。“智能化控制,远程监控运行”。企业生产总监王中奇打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科威特、阿曼等地的实时产品使用信息。新项目森乐智能装备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5亿元,未来二期、三期建成后,预计年营收50亿元。

瓷金科技(河南)半导体材料及封装扩建项目

未来3至5年 布局8~10条智能生产线

只有两毫米厚、由20层的生瓷片叠加烧制而成的陶瓷封装基座,是一种密封性要求极高的真空腔体,起到为芯片提供安装平台、实现内外电信号连接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芯片的“家”。

看似不起眼的一个陶瓷封装基座,却需要20多道工序、60多个生产环节,每个生产环节的标准都以微米计,核心技术更是被国外企业垄断长达40年。

“我们就要下定决心打破他们的垄断,国外能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做!”说这番话的是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良。

潜心研究7年,持续投入7000万元研发资金,如今,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终于攻克了陶瓷封装基座技术,成为全球仅有的三家能实现量产的企业之一,建成了国际上唯一一条SMD陶瓷器件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

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是全球第三(日本京瓷、潮州三环、瓷金科技),河南唯一实现集设备、PKG封装基座、金属盖板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多年研发,已成功打通电子材料、电子浆料、陶瓷管壳等8个领域,突破了半导体芯片封装材料的技术封锁,封装基座在世界市场占有率达到10%,是频率控制和选择用压电器件陶瓷封装基座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全球首创纳米塑封晶振。先后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微电子共烧陶瓷器件数字化车间、省机器人“十百千”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企业工程研究中心。

据了解,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半导体材料及封装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00万元,主要建设一条年产12亿只封装基座及一条2.4亿只纳米封装晶体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产值2亿元,新增税收600万元,就业岗位150余个。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布局8~10条智能生产线,产能扩大至年产120亿只,产值达到2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并实现IPO主板上市。

隆平高科(河南)创新中心项目

打造国内最大企业种质资源库 推动郑州迈向种业强市

在上街区金屏路、龙江路交叉口东南角,几栋并不显眼的建筑主体已经完工。这就是隆平高科(河南)创新中心项目,未来这里将着力打造国内最大企业种质资源库和单项品种种子加工基地。

该项目占地92.6亩,总投资3.3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属于国家种业振兴重大项目的核心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科研楼、种质资源库、试制车间等;二期主要建设成品车间、农技推广中心、农技检测中心、仓储物流中心。

“目前,项目一期的综合科研楼、种质资源库、试制车间等主体已竣工,室外道路、管网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等已完成;二期目前正在设计报规阶段。”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将达4.5万吨、产值8.6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将成为种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近年来,郑州市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禀赋,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先后培育IPO上市种业企业1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种业企业5家,获批农业农村部重点种业实验室2个。2022年,全市种子企业销售额35.9亿元,同比增长40.2%,全省占比超过30%,为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

隆平高科(河南)创新中心项目的落地,必将有力助推郑州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变。

项目所在地上街区将通过实施服务专班化、建设台账化、问题清单化、投资入库化、督导常态化“五化管理”,全力为项目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店小二”式服务,把“项目增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绿色新型铝合金材料项目

“高端+绿色+智慧” 形成铝合金一体化制造体系

位于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回郭镇园区的河南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之初就创造了开工2个月熔铸车间投产,8个月热轧车间投产的“义瑞速度”,成为铝板带箔行业一颗耀眼的明星。

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占地600亩,年产70万吨绿色新型铝合金材料项目,是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58亿元,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智能化1+4热连轧生产线、CVC6辊冷轧机等装备,配套以智能化仓库为中心的智能物流生态圈,初步形成“高端+绿色+智慧”铝合金一体化生产制造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装备、电子信息、建筑装饰等领域。

截至目前,熔铸车间已全部建设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每月可实现再生铝合金扁锭产量3万吨,产值达6亿元;热轧车间1+4热连轧生产线,热粗轧机组已建成投产,热精轧机组正在组装中,预计10月底可实现单机列调试,12月底可进行联动调试;冷轧车间规划的6条冷轧机,其中4条冷轧机组已投产,剩余2条冷轧机正在安装中,预计明年6月前全部安装完成;高架智能仓库已建成,堆垛机正在联动调试,投入运行后将大大提高半成品周转率;精整车间已投产过半,全部投产后可提高再生铝产品比例,实现公司多元化产品快速增长。

整个项目完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年创利税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可使集团产能提升至每年200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稳居全国铝加工企业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壮大巩义先进铝基材料产业链。

郑州越达工业4.0机器人环保智能化项目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一期工程预计年底投产

在新密市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一座座钢结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工程车辆川流不息,工人忙忙碌碌,这便是郑州越达工业4.0机器人环保智能化项目工地的火热场景。

郑州越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我国涂装及焊接领域综合技术实力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化焊接成套装备的供应商、系统及工艺服务商。其主要产品包括涂装智能化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环保除尘设备、焊接自动化成套装备、工业焊接机器人等。公司全面投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15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能解决当地就业200人左右。

位于新密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工业4.0机器人环保智能化项目,占地278.3亩,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该项目以郑州越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为公司主体承建,主要建设标准化全封闭式厂房、研发中心、运管中心、展示中心、科普体验中心等设施。

目前,项目标准化车间、宿舍主体结构已建成,研发中心、运营中心正在建设中。“中试厂房及辅房三层完工,两个轴钢构主体已完成90%,项目一期工程今年底建成投产。”郑州越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开发经理张献坤介绍。

据了解,现阶段企业已投资约2亿元,现场百余台机械正在开足马力全力生产,300多名工人日夜加班加点,争取提前建成投产。预计年底一期投产后,年实现营收15亿元,纳税5000万元。

新密市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工业4.0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标志着新密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一期项目

聚焦核心增长极 叫响“幻乐之城”城市品牌

“9月28日,郑州海昌开业当天客流超2万人,开业第二天就迎来中秋国庆假期,假期第一天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前三天累计接待游客7万人次,长假8天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其中70%以上是亲子家庭,整体客流超出预期,各大平台好评如潮,实现了声量与销量的双丰收。”昨日上午,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列出开园以来的一组亮眼数据。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的建成投用进一步唱响“中国中牟·幻乐之城”主旋律。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园运营,中牟县及中牟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围绕项目停车场、道路、供电、交通等配套设施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倒排工期、全员上阵,全力抓好开园前期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了项目顺利投产运营。

据了解,郑州海昌海洋公园(一期)占地365亩、总投资25.3亿元,主要建设极地动物馆、奇妙海洋馆、梦幻水母馆、南极企鹅馆、海梦秀场、欢乐剧场等六大场馆,以及郑州之眼·摩天轮、太阳神大摆锤、魔之星等8项娱乐设施。“双节”期间,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0万元,迎来“开门红”。

中牟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牟县将聚焦郑开同城化核心增长极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四大片区”,加快建设“四个中牟”,切实发挥文旅文创主导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县”,叫响“中国中牟·幻乐之城”城市品牌。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卢文军 张立 郭涛 李晓光 谢庆 武建玲史治国/文 马健/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