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手记:在期待中抵达“诗与远方”

2023-10-2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很特殊。而10月的北京,叠翠流金,碧空万里,对于头一回参与“一带一路”会议报道的我来说,也很特殊,无疑赋予了我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不久前,当得知我有可能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时,心里既兴奋又忐忑,挺复杂的。因为我知道,和时政记者、财经记者等一样,做国际新闻也是有一道专业门槛的。由于专业壁垒的存在,比如语言关、文化关等,对于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很多人说,记者应该是“杂家”,接触面广,表达力强,什么都有可能涉猎,什么都可以知道,此言不虚。但不管什么方面的采访,都是从准备开始的:查资料、列提纲、做预案……临阵磨枪,突击学习。那么,经过梳理,有关的知识点或新闻点逐渐地清晰起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开拓的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10年携手共进,10年春华秋实。这注定是一场振奋人心、群英荟萃、共襄盛举的金秋盛会,也让我对北京之行充满了期待。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0月16日,位于国家会议中心E1、E2展厅及前厅的高峰论坛新闻中心正式启用。当我进入其中时,各国记者也已提着大包小包、扛着“长枪短炮”进来了,热闹而有序。新闻中心分为八大功能区,是近四千名报名注册的中外记者开展新闻报道的“大本营”和“主战场”。

本文记者在采访中

短短的3天时间里,由于名额有限,我都是单兵作战,文字、图片、视频“一勺烩”,边记录、边拍摄、边写稿成了我工作的新常态。虽然每次采访拍摄后几乎都是来去匆匆、紧赶慢赶,但我始终把每一次采访都当成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全力以赴,不敢松懈。当然,每一篇文字、每一条视频的背后,也少不了后方小伙伴们的鼎力支持。

作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场活动,10月17日下午,由中国贸促会、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顺利举行。当大会结束,我在物色合适的采访嘉宾时,在一堆堆的中外记者同行中,见到了俄罗斯塔斯社的铁马。

俄罗斯塔斯社记者铁马

在采访的间隙,他主动和我打起了招呼,我惊讶于他的中文水平,交流探讨几乎无障碍。他说,这次采访之旅让他很快乐,他不仅了解了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的成果,也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

这是友谊的开始,一切刚刚好。当然,我还和巴西、刚果等同行进行了沟通,因为在偌大的媒体专用工作区,所有工位都被占满,而身边外国同行随处可见。借助志愿者的翻译服务,我们可以轻松交流。

我从未感觉到,世界如此之大,又如此之小。

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之际,在新闻中心举行中外记者会,介绍高峰论坛重要成果。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本次高峰论坛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各方共形成458项成果、企业家大会达成972亿美元商业合同……

这个“万人盛会”,说明了什么?我听到最多的答案是: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显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

热爱可抵岁月长,相聚无界皆是缘。对我而言,这是一次特殊的体验。能够见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盛会、盛况,并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下其中的闪光点,这对一个记者来说,是莫大的幸运。

前路还长,肩上有责,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才能不辜负这个灿烂时代,也终将抵达“诗与远方”。

正观新闻特派记者 石闯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