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能社会建设中,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任。近年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德技兼修、技能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凝练了“内修技能、外强联动”服务技能社会模式,为高质量服务技能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强化技术技能积累,服务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围绕河南十大战略新兴产业链条,紧跟河南产业变革、技术迭代更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打造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成果。
完善技能鉴定制度,加强学生技能等级评价。通过考试考核、直接认定、过程化考核和竞赛取证等途径,鼓励学生提升技能,人人持证,并将相关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示范性产业学院,突出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和专业技能;大力开展“1+X”证书认证,进一步完善校级学分银行,对接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强化名师带徒、匠心传承,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完善“三级”竞赛制度,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完善竞赛制度,提供人人出彩机会,以活动带培训、以竞赛提技能,鼓励引导师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观念,在各级技能竞赛舞台上展示风采。
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打造社会培训特色品牌。加快社区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校企合作打造一批特色继续教育课程;按照“突出优势、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工作思路,开展定向、订单、定岗和学徒制培训;分业态建立健全培训课程体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构建“五业”联动机制。依托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资源、河南省农林牧渔职业教育集团,巧借政府资源,整合校企资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机制。
通过内修技能、外强联动模式构建,学校技术技能积累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成绩卓著。聚焦种子这一粮食“芯片”,孜孜以求,培育玉米、番茄、大蒜等品种10余个,推广栽培新技术60余项,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国家教材奖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9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等优异成绩。同时,学校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成立“三农”专家服务团、乡村振兴学院等,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8万余人次,打造了学校“3+1+N”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