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河南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路子

2023-09-2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河南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及下部工作打算。十年来, 我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以非常之力推动“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不断推动河南从不靠海、不临江、不沿边的内陆省份向开放前沿奋力迈进,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河南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链接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十年来,在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引领带动下,郑州机场客运航空公司由19家增加至59家,通航城市由60个增加至121个;货运航空公司由14家提升至32家,货运航点由24个提升至57个,在全球前20个货运枢纽机场中通航17个,初步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运航线网络。郑州机场货运量由25.6万吨提升至70.5万吨,连续三年居全国第6位,其中国际地区货运量由11.3万吨提升至54.5万吨,连续六年居全国第5位。河南航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郑州至卢森堡的客运航线有望近期开通,届时,豫卢两地人员往来将更便利。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中豫号)已形成欧洲方向为主、中亚、东盟方向为辅,21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境外网络覆盖欧亚40个国家140余座城市。打造出“数字班列”“恒温班列”“运贸一体化”等特色品牌,积极发展“班列+园区”“班列+电商”“班列+大宗物资”等运营模式,开行了跨境电商、国际邮件、煤机设备、新能源汽车、信阳茶叶和水果冷链等特色专列,班列产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截至今年8月底,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9224列,年底前预计突破10000列。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首创“网购保税1210”监管服务模式并在海内外复制推广,创新开展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率先探索“网购保税+线下自提”、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模式。加快推进郑州、洛阳、南阳、焦作、许昌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和郑州、洛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全省跨境电商备案企业超过4.6万家,在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206个,贸易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织起了一张链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云端大网”。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4年的不足1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2209.2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60%,实现跨越式发展。 “买全球卖全球”蓝图成为现实。

“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达。十年来,不靠海的河南通过发展河海联运、铁海联运,实现了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建成淮河、沙颍河等通江达海的内河高等级航道,开航周口中心港、信阳淮滨港等港口。周口港先后开通至美国长滩港、印度蒙德拉港等8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和上海港、淮安港等12条国内集装箱航线,2022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4万标箱,今年前8个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4万标箱,同比增长167%,十年来河南内河航运集装箱航线实现了从0到20+的突破。郑州、洛阳、驻马店、新乡、平顶山等市开通至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上海港、宁波港等沿海主要港口的铁海联运班列,业务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22个省市,2022年全省铁海联运班列完成集装箱运输18.9万标箱,铁海联运已成为助力豫货出海的“快速通道”。

开放载体平台越来越坚实。十年来,国务院批复建设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等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325.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208亿元,外贸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

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546项改革创新成果,16项被国家采纳推广,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获批建设5个综合保税区和4个保税物流中心,其中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连续11年排名全国综合保税区前2位。中国(郑州)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正式开通,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第四个、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新增的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我省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69.1%和94.9%,空运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全国领先。

国际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经过十年发展,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值从2013年的647.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228.9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比重由17.4%上升至26.1%,带动全省外贸十年来连续跨过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五个台阶,一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首次跃居全国第9位。积极对接RCEP经贸规则,2022年我省对东盟国家进出口值同比增长24.6%,东盟成为我省第二大贸易伙伴。“走出去、引进来”迈出新步伐,在豫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98家、中国500强企业达到178家,600余家河南企业走进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人文交流越来越密切。 我省主办的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等论坛展会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交流平台。“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卢森堡成功展出。我省已与51个国家缔结了125对友城关系,友城数量稳居中部地区前列。“大禹学院”“仲景学院”等已成为我省在“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我省在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国援建的中国中医中心、中国创伤治疗中心、中国妇幼健康中心等7个中心,累计诊治受援国群众700多万人次,广受当地百姓赞誉。“少林功夫”“太极文化” “老家河南”等文旅品牌加速走向世界,受到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广泛欢迎。

会上指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我省“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并进和系列国家战略平台叠加的开放优势,以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重点实现四个“再突破”:

努力在开放通道优势提升上实现再突破。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持续扩大客货运航线网络,加快郑州机场三期工程,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新址,进一步拓展向东、向南、向北国际物流通道,持续推动“四路”联动互促、融合并进,全面提升我省开放通道优势。

努力在开放平台功能强化上实现再突破。以航空港实验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开放平台为引领,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强化战略平台叠加联动,创新发展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各类开放载体平台,建立健全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开放载体平台质效和能级。

努力在国际经贸往来合作上实现再突破。务实举办一批具有“一带一路”鲜明特色和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论坛展会和经贸活动。围绕农业、矿业、先进制造、工程承包等优势领域,在投资贸易、枢纽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

努力在科教人文交流深化上实现再突破。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教、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稳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推广中原文化特色品牌,加强国际医疗卫生合作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构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侯爱敏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