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消费不省心?快来看看吧

2023-09-0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9月1日,记者从省消协获悉, 2023年上半年,我省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2200件,解决11085件,投诉解决率90.8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73.16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58件,加倍赔偿金额78.34万元,接待来访和咨询1755人次。

质量、售后和合同问题占投诉总量近六成

根据投诉性质,质量问题3531件占28.94%,售后服务问题2041件占16.73%,合同问题932件占7.64%,价格问题626件占5.13%,虚假宣传问题554件占4.54%,安全问题240件占1.97%,计量问题198件占1.62%,假冒问题186件占1.52%,人格尊严问题23件占0.19%,其他问题3869件占31.71%。

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合同问题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近六成。质量问题的投诉集中在食品、服装鞋帽类领域;售后服务纠纷集中在销售服务、日用商品类领域;合同问题的投诉重点在生活和社会服务类领域。

商品大类投诉 电信服务、销售服务频上榜

根据2023年度商品大类投诉数据显示,食品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家用电子电器类和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列。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衣(服装鞋帽类)、食(食品类)的投诉比重有所上升,住(房屋建材类)、行(交通工具类)投诉比重有所下降。

根据2023年度服务大类投诉数据,生活社会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电信服务、销售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居于投诉量前五位。与2022年度相比,文化娱乐体育服务、销售服务、旅游服务和邮政业服务类的投诉比重有所上升,其余性质的投诉均有所下降,其中保险服务与金融服务类持平。

服务投诉中 餐饮、美容美发等位居前十

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投诉量居前十位大类的分别为食品、服装、鞋、汽车及零部件、家具、通讯类产品、首饰、装修建材、化妆品、演出酒类产品。

在具体服务投诉中,投诉量居前十位的分别为餐饮服务、移动电话服务、住宿服务、美容美发服务、摄影及照片冲洗服务、健身服务、放映演出服务、保养修理服务、参观游乐服务、洗涤染色服务。

新能源汽车衍生消费新问题 指标成“纸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以其低碳环保、动力性能强、上牌优先、使用成本低、出行不限号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国产新能源品牌的不断进步,也大大提升了汽车消费市场的活力,从而拉动整体消费的增长。但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消费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售后服务不及时、不完善;厂家虚标续航里程;虚假宣传智能功能、动力电池品牌与宣传不符;汽车行驶中突发熄火、刹车转向失灵……

消协建议,新能源汽车厂商要不断增强质量安全责任和诚信自律意识,确保生产销售的汽车产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并向消费者有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全风险。同时必须加强宣传和营销行为管理,如实、全面告知消费者车辆实际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以及影响因素等信息。企业应重视消费者诉求、着力优化消费者体验,推动行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最终让消费者省时省钱又便利。

儿童电话手表暗藏风险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家长为孩子购买手表本是专注于核心的安全和沟通功能,是为了随时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孩子通话。而随着厂家的不断更新换代,社交、娱乐、购物、拍照反而成了手表的主要卖点。不仅如此,一些品牌的电话手表暗藏危害儿童人身安全和隐私安全的风险。例如,存在诱导儿童消费,未做提示或告知就自行扣费;存在隐私暴露风险,安装App无须用户授权便可开启多种权限,通过远程控制可获得未成年人的人脸图像、位置和对话等隐私信息。

消协建议,对于儿童电话手表带来的消费新问题,家长应该筑牢第一道“防火墙”,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提升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也应该“做减法”,功能设计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回归健康与安全核心功能,满足儿童实际需要,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避免因为程序漏洞导致儿童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

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民宿刺客”防不胜防

今年上半年以来,民众出行需求旺盛,在各类促消费和文旅福利政策的加持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住宿、餐饮等行业也不断回暖。然而,一些酒店、民宿经营者为攫取更多利益,坐地起价,涨价毁约,将诚信弃之不顾。一些民宿经营者谎称装修、破产、房子已经卖掉、老板换人、改做长租等借口,将消费者预定的低价订单退掉,以三倍甚至六七倍的价格重新上线,甚至宁愿接受罚款,也要退订涨价,大大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协建议,消费者预订民宿前,要选择正规的平台和商家,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消防安全、卫生检验等手续和证件,以及是否有良好的信誉和评价;仔细阅读和了解合同条款和退订政策,尽量选择有保障的订单;预订民宿后,保存好相关的证据和凭证,如订单截图、付款记录、通话录音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及时关注订单状态,如果发现异常或变动,要及时与商家沟通,并要求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补偿。

校外培训机构侵权风险大 停业闭店时有发生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培训机构停业闭店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追讨费用难度陡增;培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与合同约定不符;不按规定收费,一次性收费超过3个月,不开具正规发票;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免除经营者义务,造成消费者退款难。

消协建议,在选择校外培训时,请规避校外培训的消费风险,谨慎选择培训机构,理性对待各种夸大、虚假宣传,谨慎签订规范服务合同,理性谨慎支付培训费用。学生家长在支付培训费用时应尽量选择短期付款方式,务必警惕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优惠、折扣、送课等方式诱导缴纳一次性超过3个月或者60课时的费用或一次性缴纳总额超过5000元的费用。购买课程时须索要正规发票,以防校外培训机构出现“卷款跑路”“退费难”等问题。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李爱琴

分享到: 编辑:周爱巧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