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沉淀十年推新作,专家学者齐聚登封论《呼吸》

2023-03-2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3月26日,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和河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张宇长篇小说《呼吸》研讨会,在登封举行。4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围绕着《呼吸》展开研讨,精彩纷呈,各具锋芒,荡激人心。

张宇是上世纪80年代涌现的实力派作家,曾任河南省作协主席,被誉为文坛“活鬼”,曾创作《疼痛与抚摸》《软弱》《检察长》《足球门》等影响深远的作品。《呼吸》是张宇自2013年出版《对不起,南极》之后,沉淀10年重又捧出的力作。

再现达摩传奇人生,写这样的文化巨人“非常冒险”

张宇的最新长篇小说《呼吸》讲述了禅宗开山鼻祖菩提达摩的传奇人生,再现1500多年前禅宗文化在中国播种生根、初祖诞生的过程。小说熔史料、历史传记与文学想象于一炉,通过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故事,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达摩。同时,作者通过达摩这个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人物,对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从河图洛书到《周易》《道德经》,从孔子、庄子到老子,进行了全新角度的理解与解读。

作者笔下的达摩,大的框架忠实于史实,同时也激活了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张宇说,对这本书的酝酿可以追溯到30多年之前,那时他就敏锐地意识到:“达摩虽然出生在古印度,来自古印度,却是在如今的郑州完成了他文化交流互鉴的卓越贡献。他就是我们中国人、就是我们河南人、就是我们登封人、就是我们自己人。”

历史上关于达摩的资料非常少,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从动念写这本小说,我就非常明白把握驾驭达摩这样的文化巨人,非常艰难和冒险。”张宇说,30多年来,他格外关心、留意相关资料,有关达摩的书籍、电影全都搜集过来研读,希望能塑造出来一个他心目中更加纯粹丰富、灵肉丰满的达摩形象。

开启小说新模式,张宇写得最有思想性的一本书

在专家们看来,写好达摩,绝非易事,但是张宇做到了。小说中,张宇以他出色的小说家的功底与结构能力,以对历史与文化宏阔且纵深的认识,以深入浅出、平白家常的叙事,使读者与达摩一起,在一呼一吸之间进入接通万物之境。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说:“菩提达摩和禅宗少林的人类价值,不是一个过时的、怀旧的话题,而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课题。”

“张宇老师艺高人胆大,他有胆量,且有能力,写好这个故事。”研讨会上,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邵丽说,能够把虚构的东西写的貌似真实,这是张宇的功力,《呼吸》是张宇最有思想性的一本书,亦开启了小说的一个新模式。

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飞雁认为,《呼吸》呈现出了思辨叙事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写作个人生命体验的新路径、一种写作古老故事的新的路径。

在文学评论家、任瑜教授看来,这本书的写法很有意思,张宇将那些重要的、严肃的、甚至有些神圣的问题,用一种轻松的态度讲述成迷人的故事,在有我无我这种一呼一吸之间,就把佛学的精髓和我们传统文化的很多的东西,包括把觉己和觉人、觉世联系起来了。

少林文化学者、《禅露》主编邹相说,张宇的写作是一种思辨式的、沉浸式的、休闲式的写作,让整部作品充满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与众不同。

“张宇的长篇小说 《呼吸》,就是用作家的虚构加上他自己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再现了禅宗达摩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创立禅宗的过程。”河南省政府参事王守国赞《呼吸》“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时代表达的一个最好实践”。

感知中国文化的密码,带领大家感知达摩的“呼吸”

《呼吸》不仅写了达摩作为禅宗创始人的成长经历,从印度到中国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写了达摩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他在印度学成的佛教思想与来到中国后与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的碰撞和融合,这也是禅宗形成的历史和过程。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郑州师范学院校长孙先科认为,《呼吸》是故事与散文结合的一个跨文类文本,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了解我们常识性地称之为儒道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张宇通过书写达摩最初接触中国文化时的陌生感,把读者一起带入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初始点,用陌生化的方式再次面对我们早已经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的思想文化,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总编辑宋强评论道。

中华读书报社总编辑助理舒晋瑜认为,张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达摩的理解和阅读是充分的、活泛的,也是自在的,就像呼吸,顺畅、自然、富有节奏,他是在感知中国元典文化的密码,更是带领我们感知达摩的呼吸。

文学评论家、孔会侠认为,《呼吸》这本书,是张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回馈,作家创作主题具备的文化的能量,是促成作家不断地历久弥新的创造力的一个源泉。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刘海燕认为,《呼吸》是一本真正值得对外翻译和传播的东方智慧之书。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冯杰认为,这次活动是一次禅宗和文学的交流碰撞会,“在文学和文学之外,也给我们中原作家带来很多启发,中原作家要发掘中原文化的丰厚资源,不断开拓本土文化元素,吸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有呼有吸,吐故纳新,才能去践行文化自信”。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秦华 文/图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