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备案杂、跑腿多、报销难,河南实现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2023-02-1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2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扩大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工作落实情况。

异地就医实现“两覆盖、一扩大”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惠民利民便民工程。

据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岳文华介绍,2016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多项关于异地就医的制度性文件,逐步建立健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流程、待遇计算、资金流转和管理责任等政策体系,确定了异地就医备案人群;规范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规程;明确了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和范围;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跨省报销政策的统一。2022年,结合全省异地就医工作实际,“扩大医院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被纳入当年省重点民生实事,旨在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备案”复杂、“跑腿”多、“报销”难、“垫支”负担重等痛点、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我省已超额完成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两覆盖、一扩大”任务目标,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异地就医服务。其中,“两覆盖”指实现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试点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一扩大”指逐步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覆盖范围。

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可“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为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我省持续优化政策制度。近年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住院到普通门诊,再到门诊慢特病,部分政策以“打补丁”的方式推进,缺乏连贯性、系统性。针对这个问题,省医保局在对以往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将异地就医备案人员的范围拓展到非急诊且未转诊人员;科学设置备案有效期,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取消全省异地就医返回参保地就医限制,支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结算服务,有效解决了备案人员范围窄、时限短,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不能双向享受待遇,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后报销比例偏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114种特药纳入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我省坚持管理规范统一,围绕将急诊抢救费用、住院期间院外检查治疗购药费用和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这一重点工作,省医保局制定全省统一的规范,形成全省统一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规范框架;将伊马替尼等114种特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特药直接结算保障范围;对5种试点门诊慢特病取消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限制,参保群众可在就医地所有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凭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门诊取药。

打通便民应用“最后一公里”

为了便民利民,我省着力加强部门和区域协同,规范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服务事项、管理规范和时限要求,将服务覆盖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将服务覆盖所有业务场景。同时,推进医保报销线上线下通办,将服务覆盖所有政务服务模式。

在原有现场备案和电话备案的基础上,我省增设河南医保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等多个线上平台,方便群众备案。向参保地具有转诊资格的医疗机构开放转诊备案办理权限,调整个人账户异地使用政策。持续优化医保信息系统功能,开展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业务实测,解决应用过程“最后一公里”问题。

2.76万医药机构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通过全省医疗保障部门的不懈努力,我省提前三个月完成了省重点民生实事的全部目标任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统计显示,我省高质量实现“两个全覆盖”。2022年3月,我省实现普通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县(市、区)全覆盖;7月,实现全省所有统筹区双向开通5种试点门诊慢特病治疗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9月,实现试点门诊慢特病治疗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县(市、区)全覆盖。同时,我省超额完成“定点医药机构开通”任务。截至目前,全省总计27670家医药机构实现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到了申报完成800家定点医药机构目标任务的34.6倍。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异地就医门诊结算人数达到259.60万人次,同比增长258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4.06亿元。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22年全年结算3.04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 2364.55万元,人民群众异地就医的质效得到充分保障。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关注政策执行效果,按照保障稳中有进、管理精细科学、服务便捷人性的思路,进一步增加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病种,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民的异地就医服务。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红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