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郑州高新区五项课题获课程教材研究所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第六批课题立项

2022-08-0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万金枝


课题研究凝智慧,专家把脉赋新能。7月28日,“课程教材研究所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第六批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在郑州高新区召开,高新区五项课题获得教育部立项。

当天的论证会在宏达路小学举行,教育部教研和智慧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钱水征和5项课题的主持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论证会。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发表了关于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的线上讲话,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吕立杰和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雨强进行了线上点评。

经校本课程项目专家组严格评审和课程教材研究所项目领导小组审批,郑州高新实验区选报的《校本课程“英美文学赏析”开发研究》、《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非遗木板年画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构建初中“百草文化”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小学农民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等五项课题获得立项,被列为“课程教材研究所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第六批课题”。

郑州中学的《校本课程“英美文学赏析”开发研究》,通过开发设计英美文学赏析课程,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学习,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宏达路小学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研究》,通过学习不同主题的自然拼读绘本,融合英文儿歌,数字歌曲,颜色科学小实验,运动动作等主题,激发学生对英文学习的兴趣,熟悉拼读规则和高频词,构建解码能力。

华中师大附属万科城小学的《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非遗木版年画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开发利用本土非遗·木版年画资源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复新实验中学的《构建初中“百草文化”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依托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研究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活动、实践、生活及环境的有效融合,形成“百草文化”特色课程。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的《小学农民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艺术精华和劳动精神内涵,有效的融合艺术创作、劳动教育、美育等为一体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校本课程,以期达到“美劳共生”的教育目的。

专家组对以上课题逐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对课题选题的时代性、新颖性和课题准备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吕立杰强调,在课程实施环节要凸显校本而课程育人价值,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张雨强指出,课题组成员应理清思路,明确课题核心问题,校本课程要重视综合实践性、可操作性、系统性。

分享到: 编辑:闫佳佳 统筹:张改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