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景静
在抗击疫情、防汛救灾的最前沿,有着不少退役军人的身影,二七区侯寨乡刘庄村退役军人胡凯利就是其中一员。他主动请缨,投身到防疫防汛一线,“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说,“虽然我退役了,但只要国家、人民有需要,我必须上前线。”2022年3月,胡凯利被评为首届“郑州市最美退役军人”。
“疫”线出征,勇当先锋
时间刚刚迈进2020年,突然而至的疫情席卷全国,让这个春节变得与往年有些不一样,口罩、面罩等防疫物品更是一“罩”难求。在家看到消息的胡凯利十分焦急,暗暗下决心要为抗疫出一份力。于是,他开始遍寻口罩、消毒液、酒精等物资渠道。
2月1日,胡凯利组织104名战友捐款捐物,在一天之内募集了25570元资金,筹得医用外科一次性口罩18200个、84消毒液 300瓶、酒精30桶、方便面50箱,立即捐赠给了29个单位的一线抗疫工作人员。
2月5日,二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全区退役军人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能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抗疫工作中。胡凯利收到消息之后,立刻响应号召,不仅自己报名,还召集了20多名战友共同参加。
两天后,胡凯利带着他的战友们来到郑尧高速侯寨站收费站,他们排查外地车辆及外来人员、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连续奋战了76个昼夜,为防止疫情外部输入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成为高速口一道靓丽的“迷彩防线”。
“若有战,召必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脱下戎装的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星夜驰援,风雨同舟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也是退役军人胡凯利的真实写照。
2020年7月,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降雨,安徽等地出现险情。看到消息后,胡凯利带领8名战友从郑州驾车出发,连夜开往安徽抢险一线,跟随当地救援队展开救援。转移人员、搬运物资、清淤排水,忙碌了整整7天,记不清搬了多少袋沙包、忘记背了多少群众……累到虚脱了,原地休息一下便继续投入“战斗”。
回到郑州后,因为对抢险救援工作有了经验,胡凯利就寻思着成立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他把他的想法在战友群里一说,得到了大家的纷纷响应。在二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帮助下,二七区“召必来”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于2021年2月4日正式成立,队伍涵盖了260名不同兵种的退役军人。
2021年7月下旬,郑州、新乡等多地受强降雨天气的影响,发生水灾。胡凯利带领着“召必来”应急救援队的成员们,携带橡皮艇等救生器材,克服市区交通瘫痪等重重困难,第一时间赶赴一线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大家请放心,我们是来保护你们的。”从马寨镇申河村到樱桃沟,再到新乡凤泉区大决镇、秀才庄,胡凯利和队友们历时8天7夜,帮助一批又一批受灾群众安全转移。
热心公益,古道热肠
在平时生活中,胡凯利也是一个热心的人。
2016年10月28日,同村的小晟盛在放学途中,被高空抛物砸中头部受伤昏迷。胡凯利听到消息后,立刻呼吁朋友和战友捐款助人,一天时间募集到了15574元;2018年12月11日,胡凯利和战友为80名环卫工人购买了衣物等防寒保暖用品;2019年8月24日,为考上大学的盲人女孩王怡文捐款1000元作为上学基金;2022年2月14日,胡凯利和战友前往登封塔水磨村慰问困难老兵,带去了米、面、油、被褥等物资……
“部队培养了我优良的作风,虽然脱下了军装,但责任不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胡凯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