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乡村:山川村沐振兴春风,绘幸福画卷

2022-04-2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巩义时报 吴瑞霞


春深,记者乘车沿巩义市北山口镇山川村的宽阔马路缓缓而行,道路两侧新栽了景观树和各种花卉,那些散落在沟岭的民居都披上了一件素雅外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该村的真实写照。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红利蜕变后的山川村,景色更加宜人,优势更加凸显,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刮目相看。

山川村位于该市东南部青龙山与凤凰山之间,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自然禀赋优越,生态环境宜居。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全村分上窑、下窑、崔庄、王洼、九公里新村5个自然村,辖14个村民组,共有人口4856人。先后获得了“郑州市林业生态村”和“巩义市镇、村卫生单位”和“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据该村党总支书记李禄州介绍,山川村蜕变之路的起点,源于2019年被巩义市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后:“两山夹一川,说的就是山川,俺村是名副其实的山沟沟。以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走的是乡间小道泥水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生活垃圾随处乱扔,现在你们再看,路宽了,环境好了,城里人都来俺山沟里休闲,下一步,准备上几家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饭店。能引来人,还要能留得住人。”

记者也看到,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买到所需的日常用品,还有小吃店、理发店等,“五横七纵”的道路格局正在形成。村民赵大爷说:“破旧的老砖厂摇身一变成了高规格的幼儿园,就连废弃的老院旧屋,都变成网红打卡地了。唉,‘7·20’的一场雨,冲毁了路,有些年头的老房也变成危房了,真可惜。书记领着,灾后重建一直就没停过,你们看,山上这大花园,多好,听说,村里还要发展产业类,农民不出门也能把钱赚,俺比城里人的日子都自在,咋会不满意?天热了,你们晚上来吧,太阳能路灯是新的,不仅照亮了俺回家的路,也温暖了俺的心。晚上有跳舞的、散步的、唠嗑的,可热闹了。”赵大爷手指的范围,春色如画,他有惋惜,更多的是自豪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记者一行在李禄州的陪同下沿登山步道上到了凤凰山顶,飒飒风声夹杂着清脆鸟鸣,清新空气中氤氲着山野独有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山村被两山围抱,静怡祥和,焦桐高速如一条银链穿村而过,使古朴的村落有了现代化的气息。李禄州分别介绍了该镇工业园区、村民居住区、休闲区、特色产业发展区的特点和未来愿景,字字句句都和民生、乡村振兴有关。“虽然‘7·20’让我们损失很大,但我们村底子好,抢抓机遇,上下一心,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翻身仗’,才有了现在的成效。下一步,我们一边到市内外的先进村‘取经问道’,也会充分发挥网格员、联户党员和全村群众的力量,做好提升村庄品味、产业发展两篇大文章。”

幼儿园外,绿树繁花相映衬,小径通幽有游人,不远处还有三五人家。加上原有的山川小学,为小服务让住在山里的人再也不用为娃儿上学难发愁。李禄州还有两件心事:“孩子问题解决了,老年人怎么办?年轻人不是去远处、就是在山外打工,老年人成了留守者,还有那些孤寡老人,就更让人操心了,新村委投入使用后,老村委将改造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彻底解决为老服务这个难题。”“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为小、为老的问题解决了,就是产业发展了,没有产业做支撑,再好规划都是纸上谈兵,村集体的钱袋子鼓了,才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下一步,计划引进……”

如今的山川村正遵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规划,重新审视自身,深化“生态山川、旅游山川、文化山川、文明山川、富裕山川”发展思路,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空间,一个崭新的美丽乡村呼之欲出。记者离开时,薄暮降临,鸟声渐次沉寂,山村更显静谧,不少农户炊烟已起,在外忙碌了一天的人正往家里赶。李禄州表示:“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分享到: 编辑:闫佳佳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