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京郊尽头的那架秋千

2022-03-29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清明节又要到了,按照习俗,这是祭祖、怀念亲人的时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总在这个时候萦绕耳旁。

清明节也是踏青和户外活动的好时候,但这两年很多人因为疫情受困室内,慢性消磨着意志。

又能怎么办呢,生活总得继续,还不能缺少好奇心,还好除了祭祖和踏青,老祖宗还给我们留了一幅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件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名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列为“禁止出国展出”的无价之宝,也是引发“故宫跑”的“罪魁祸首”。宋朝人的生活很有情调,有精雅的瓷器、建筑和服饰,最有魅力的就是简约到极致的审美,配色简单又高级,高冷又大气,这应该就是我们当代人追求的“文化自信”的表现。宋朝太迷人了,它也被网友和史学家投票为最想穿越回去的。

那么《清明上河图》和清明节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有这么一段描述:学者们一直在争论《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是什么含义,有说表示“政治清明”的,有说是指“清明坊”的,有人说指的是清明节,但马上被反驳所画季节为秋天,根本不是清明节的景象。但是大家仔细看看,在长卷徐徐展开不久处,就出现了一户农家小院,院落里挂着一家秋千,那架秋千,一直挂在那里,挂了快一千年了。这是很小很小的一处细节,小到研究专家也会忽略的细节,但正是这架秋千,无言地解答了这个秘密。

宋朝盛行清明节荡秋千,但秋千可以一年四季都挂,为什么能证明《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

其实,远郊那架秋千只是清明时节的佐证之一。画里还有多处实证,比如一是城外主干道上有一顶两人抬的小轿,轿里插满了树枝和红色的花,看上过去像紫荆花。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轿子上插满柳枝、杂花,是清明节的一项习俗。还有一处是城里汴河码头的小斜街上有一家商铺,摆满了祭奠亡灵的用品,比如纸人、纸马、纸楼等等。店家将这些制品在当街叠放了好几层,与《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完全相符。

因此,无论《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有几重含义,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应该确认无疑。

因此,且不论政治,不论绘画的初衷,张择端为我们留下了一件最能概括中国历史的宏大作品,这幅作品没有皇帝、皇后,也没有大臣、将军,它描绘了北宋时期广大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热闹的商业景象,还有许多隐含的危机,这才是历史的主调,也才是它“千秋万寿”、鲜活存在上千年的主要原因。

被困室内的人,不妨再来看一看北宋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找一找自己的前世身影,探一探隐藏其中的千年玄机。

作者:李娟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苏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