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消息,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于3月13日去世,享年93岁。
李光羲1929年生于天津,17岁时接替早逝的父亲,成为天津开滦矿务局的一名职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虽然没有在专业的音乐院校学习过,但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几年间,他唱遍了天津的每一家剧场,成为人尽皆知的业余歌手。1953年,中央歌剧院到天津演出,李光羲第一次接触歌剧,深受震撼。不久,李光羲报考中央歌剧院,被当场录取。
1955年,中国上演第一部西洋歌剧《茶花女》,李光羲扮演男主角阿尔弗雷德,从此走红。几年后,他又主演了歌剧《货郎与小姐》,继续被观众熟知。此后,在1964年《东方红》中,李光羲演唱了《松花江上》。此外,李光羲还留下了《太阳出来喜洋洋》《牧马之歌》《延安颂》《红日照在草原上》《周总理,您在哪里》《鼓浪屿之波》《北京颂歌》《祝酒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晚年的李光羲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记者最后一次见到李光羲出现于公众场合,是在2021年4月的国家大剧院。在国家大剧院庆祝建党百年“文艺经典中的党史”系列首场主题活动上,李光羲分享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在李光羲看来,文艺作品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李光羲的童年亲历过抗日战争的烽火,“小时候在天津当了八年亡国奴。”挣扎在敌寇铁蹄下的“苦”,绝非“吃不饱、穿不暖”能形容。李光羲至今记得那种深入骨髓的“害怕”,“哪家的孩子被日本人拉走当劳工,从来没有回来过;得了肺病的人缺医少药,也几乎没有能活下来的。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多年来,李光羲演唱的《延安颂》《松花江上》等歌曲广为流传,这些作品无不植根于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说起《延安颂》时,92岁的李光羲从座位上起身,走到钢琴前。他向钢琴家张佳佳点头示意,熟悉的旋律倾流而出,李光羲与男高音歌唱家金郑建纵情高歌,风采不减。三分钟的演唱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
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李光羲唱了六十多年。1955年的三八妇女节,他曾在北京饭店为宋庆龄、何香凝、邓颖超等女性革命家演唱《延安颂》。“报上名字,刚准备要唱,大家就开始鼓掌。”李光羲正纳闷,跟着观众抬头一看,原来是周恩来总理来了。工作人员赶紧送来一把椅子,于是,周总理就坐在离李光羲三米左右的位置,听他唱完了这首《延安颂》。
“朋友们,我能在舞台上68年,很荣幸。”李光羲说,除了观众们的认可和喜爱,周总理长达19年的提携,也支持着他至今坚守在演出一线。很多人经常问他,九旬高龄了,状态怎么还保持得这么好?李光羲总结了10个字:“过好每一天,争取有点用。”漫长的歌唱生涯里,李光羲被音乐牵引、带领,透过它了解了人生百态和国家社会,“文艺工作者是革命齿轮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我通过唱歌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歌曲本身只是艺术,被赋予历史意义和革命意义后变得不同了。现在还在舞台上,是我自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