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中,拥有超千万人口的郑州居民日常生活保障和物资供应需求如何?1月9日,记者从“河南省疫情防控专题第64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疫情发生后,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日常生活保障,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需求,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城市的温馨。
一是全力做好服务保障。郑州市第一时间启动生活必需品保障应急预案,建立了热线有诉必应、封控区专班负责机制,构建了从源头到社区生活物资接力配送体系;组建了水电气暖24小时抢修队伍,点对点做好生活服务保障措施。管控区域内,每天坚持“四个一”服务,即:每天一次物资配送、一次垃圾收集、一次楼道消杀、早晚各一次体温监测。
二是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我市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库存量36万吨,肉蛋菜储备企业库存充足,其中:猪肉库存8000吨、鸡蛋库存540吨、蔬菜库存9000吨;丹尼斯、永辉、世纪联华等一百多家商超及便利店零售价格运行平稳,销售正常。二七区、管城区、中原区等管控区域,运用社区微信群、电商平台下单、社区设置临时售卖点等方式,将物资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米”。
三是加强防疫物资储备。我市有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90余家,其中,防护口罩生产企业近70家,日产量约500万只;各类消毒制品企业7家,日产能267吨。现有库存防护口罩2671万只、各类消毒制品595吨、呼吸机375台。目前,防护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物资生产、储备充足。
四是强化社区医疗保障。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积极开展“上门服务、送药诊断”服务,为残疾人、孤寡老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保障服务。在管控区域内,派驻医生,对常见病症上门救治,确需到医院就诊疗的,专人专车闭环转运就医。
五是突出孕产诊疗服务。郑州组建妇产科应急后备救治队伍,在“郑好办”上线“孕产妇新生儿救助绿色通道”。该小程序上线仅6个小时,就接到144位孕产妇以及25名新生儿父母的求助信息,目前已对含封控区在内的高优先级99位孕产妇和7名新生儿,进行了回访和诊疗,其余咨询需求正在有序处理中。同时,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广泛使用线上信息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孕期健康宣教和孕期保健指导等保健服务。
此外,郑州市八院、九院还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24小时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援助。
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辉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