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新郑法院被最高院确定为全国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
今天,记者获悉,在近两年以来,该院网上立案12332件,网上开庭1064件,电子送达92958件。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0398件,其中用简易程序审结9740件,占结案总数的93.67%。
简易快审再升级
2021年3月,新郑市王某跟随赵某从事建筑工作,两人同村发小,王某在工作中,因不慎摔伤造成1处骨折,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纠纷,王某将赵某起诉到法院。
承办法官让与王某同村的调解员王某某参与了解该案,因王某某对双方比较熟悉,很快促成和解,并重归于好。
新郑法院积极探索民事案件的简易程序审理,根据案由类型、诉讼标的、审理时间等,除标的满足适用速裁程序以及公司股权、合伙纠纷等类型案件外,一律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扩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标的额10万元以下的简单民事案件全部适用小额诉讼程序,鼓励当事人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该院还建立了“快立快办”机制,司法确认均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效保障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改革试点以来,该院小额诉讼程序审结11340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为54.01%,排全市第一名。
多元化再优化
“真没想到能这么快就拿到赔偿款,这是我们的救命钱啊!”经过诉前调解,当事人赵某及时拿到了保险公司垫付的赔偿金,感动不已。
该案调解后,承办法官赵瑞莲说:“这起案件很快在诉前解决纠纷,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当事人得到及时的救治。”
凡是起诉至新郑法院的民商事案件,经当事人同意会分流至该院诉调对接中心,由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
该院诉调对接中心10名民调员,法院正式干警6名,劳务派遣速录员8名,共组建6个调解团队,对民事纠纷进行诉前调解。
对于适合调解的民事案件,在立案时引导至诉讼调解对接中心进行调解,为防止将调解作为“蓄水池”、久调不立,规定20天的调解期限,到期调解不成的,及时立案转诉。
此外,该院还在全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多元化调解体系,完善建立了包括妇联等在内的21个特邀调解组织,对婚姻家庭等,统一分派给相应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诉前委派调解化解纠纷数量为5603件,调解成功率70%。
该院还成立以中国人民银行新郑支行为主的金融纠纷调解组织,优先调解金融借贷类、信用卡纠纷类案件;在律师调解团队基础上成立合同类、家庭类、交通事故类等专业调解团队化解矛盾。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诉前成功化解纠纷数量6076件,委派调解成功后司法确认3005件,效果很明显。
智慧法院再加速
今年7月,新郑市薛店赵某某起诉高某宅基地纠纷,他腿有残疾,行动不方便,家离法院有20公里……他经人介绍,通过河南微法院,足不出户五分钟就立上了案,让他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该院还在6个派出法庭全面开通网上立案功能。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郑法院网上立案数为18983件,网上立案率为99.27%,网上调解数为13733件,电子送达总次数为99506次,电子送达适用率为100%,电子送达成功率为70%。
新郑法院院长魏磊说:“大力推进繁简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完善简易程序规则、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健全电子诉讼规则等工作,不断探索提升案件质效新举措,持续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落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通讯员 左世友 王利 左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