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二——“为国人提供了这么好的精神财富”

2021-09-12 来源:天津拜石博物馆 分享到:

拜石博物馆将奇石与书法、绘画、泥塑、篆刻、石雕、摄影等紧紧融合一起,这是艺术上前所未有的创新,形成一种新的、独有的文化形态,这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此,一个署名“河北工业大学一老人赵洪达”的观众,于2019年7月9日在“留言本”写下这样的感慨:“为国人提供了这么好的精神财富!赞,赞,赞!”

类似这样的留言还不时出现……

一个署名“张勇”的观众,于2019年10月14日的留言:“拜石博物馆可称文化艺术的殿堂,文化底蕴很深。太好了。没看够。”

一个署名“张自革”的观众,于2019年10月4日的留言:“应该是石破天惊!文化的力量。”

一个未署名的观众留言:“造型各异、美轮美奂的石展,让我们看到中国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实为震撼!看石展增加美的感受!”

一个署名“高克”的观众,于2019年11月17日的留言:“文化乃国家、城市、社会之根基和灵魂,希望借此窗展示吾国之博大精神,浩然长存。”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为何出现“这么好的精神财富”的评价呢?

在拜石博物馆《天造山石入诗来》部分。奇石中的山形石,能把历代著名诗人描写山川名句的意境,分外准确、恰当、生动地体现出来,成为一种绝妙的巧合。于是,著名书法家将描写山川名句写成一件件条幅,再由著名泥塑艺术家为历代著名诗人创作一件件塑像,最后分别与不同的山形石组成各自不同的艺术系列,顿时感到更加绝妙。

——这是奇石与书法、泥塑的融合。

在拜石博物馆《春华秋石》《民以石为天》部分。奇石中的像形石与秋天的“累累果实”极其相像,或与老百姓所吃“种种食物”极其相像,甚至能“以假乱真”。于是,著名泥塑艺术家以秋天丰收季节为背景,创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收获各自的“丰收果实”,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又以“民居”和“老街”为背景,创作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或是烧饭,或是品尝,或是售卖,充满浓浓的生活情趣。

——这是奇石与泥塑的融合。

在拜石博物馆《天造山石入画来》部分。奇石中的山形石,是大自然中壮观、壮美山景的“缩影”。于是,著名画家以山形石为素材,遵循“源于山形石”“高于山形石”的创作原则,创作中国山水画史上未曾有过的“山形石画”,堪称“独树一帜”,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

——这是奇石与绘画的融合。

在拜石博物馆《怪石种种》部分。奇石中的怪石,是奇异的、少见的石头,往往越怪越显奇特,展现一种别样的美。于是,著名篆刻艺术家给这些怪石一一命名,并刻出十分精致的图章,尽显各自的丰采。

——这是奇石与篆刻的融合。

在拜石博物馆《天造石画入堂来》部分。奇石中的石画,是“天然创造”的,也可称作“大自然作出的画”。这些石画,与画家创作的中国画相比,竟然做到“如出一辙”,以至让人们发出“非笔墨所能,乃造物所成”的惊叹。于是,著名摄影艺术家将石画拍成大照片,形成强烈的反差,“放大”了石画的迷人效果。

——这是奇石与摄影的融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全世界各种文明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大国,并创造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既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又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需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拜石博物馆通过这些艺术上的创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应尽之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发展。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创新没有止境,艺术发展也没有止境。

今后,拜石博物馆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不停地充实,不停地提高,不停地发展……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苏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