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屋檐下,都有你看不到的忧伤和坚强|郑报记者的封控区日记

2021-08-1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

我们是记者,和万千医护人员、志愿者一样,我们以笔为枪、以相机为炮,冲锋在疫情最前线,用镜头铭刻疫情下的人和城市,用文字记录疫情下的温暖与感动。

我们也是这个城市的1260万分之一,也会遭遇隔离、封控。我们将陆续推出本报记者的“封控区日记”,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现封控区的日常,展现每一个温暖的瞬间,也以此感谢疫情之下千千万万的逆行者,感谢每一个与疫情抗争的你。

这是座勇敢的城市,这个城市因你而更加勇敢!

疫霾散去,城市归来,我们再相见!

8月15日开始的第四次全市范围全民核酸检测。

2021/8/15  星期日

晴 温度 31/21℃

努力地活着

今天听从执勤点下班回来的爱人讲了这样一件事,她执勤的疫情卡点附近,有一名环卫工人,每天睡在附近一家店铺的卷闸门下,那里有遮阳棚可以挡些风雨。他不是市里的人,只是在这附近找了一个环卫的工作,自从疫情开始,他再也没有回过租住的房子,也没有回过老家。

“不能回去住呀,小区只进不出,进去就出不来,干不成活就没有了工资,几天不上班人家可能就不让干了。”他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没有“即使有危险,也要保证城市的洁净”的所谓奉献精神,他仅仅是珍惜这份工作,需要这份工资,仅仅是为了生活。“年龄大了,干不成别的,这工作不能不要呀!”

这是疫情期间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封控区内很多店铺关门停业,很多行业业务停滞,大批企业停工停产,不管是经营者还是从业者将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地活着,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明天。

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疫情过后,就是晴天。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王战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