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实验名师点评高考历史试卷:突出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

2021-06-09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点评名师:河南省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高三历史备课组长,河南省教学标兵王新强


试卷点评:

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功能,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反映历史问题的现实反思。不避热点,建党100周年之际,突出党史,体现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试卷结构、试题题型与往年基本一致,试卷呈现以文字材料为主,突出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内容体现高考命题为国育人和教学指导作用。

一、试题题型、内容稳中有变。

试题由客观题12题(24至35题)、主观题2题(41、42题)与选修3选1(45至47题)三部分组成。

客观题:24-27考查中国古代史,基本不变。24先秦分封制,25两汉江南经济发展,26宋代四民结构流动,27明清儒家思想。28-31中国近现代史各两道。未考改革开放历史,注重考查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8清末政局变化,29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30土改后传统观念变化,31建国初期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别。32-35世界史有变,32题多年考查古希腊罗马,今年出题近代早期殖民扩张,33考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34现代物理学发展的背景,35美国冷战思维。

主观题:41仍是中外比较,通过希罗多德和司马迁两位历史学家的著作切入,比较中西两位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分别说明其著作产生的背景和撰写史书的要素;42开放题与往年不同,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示意图,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并说明原因。

选做题45-47基本不变,分别考查清末新政改革、越南战争和五代时期人物“长乐老”冯道。

二、试题内容彰显立德树人,注重学科核心素养。

1.传承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27题明清时期民间流行“善书”,内容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等思想,彰显儒家传统思想,强化主流价值观。29题改进工作方法体现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尤其42题,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会议和党员人数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农村走向城市,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2.注重历史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如中国古代史的分封制、江南经济发展、四民阶层流动、儒家思想都是历史主干知识;中国近代史突出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史的殖民扩张、启蒙思想、冷战等也很常见。

25题和31题通过表格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41题考查研读材料,概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2题左图右史,学科色彩浓厚,考查学生提炼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力求创新意识。

如34题以现代物理学背景引入,打破经典物理学统治地位,普朗克不畏权威,求真务实,提出量子假说,推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意义重大。30题的平等观念和33题否定家族专权做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41题通过希罗多德和司马迁两位历史学家历史观的描述,调查研究,书写真实历史,尊重不同民族创造的不同文明。

4.开放意识,批判思维。

42开放题打破以往形式,再显“学科实验田”的魅力;41题第(3)问答案开放;47题对“长乐老”冯道的不同认识,反映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历史、全面、辩证等学科思维。

5. 考查近现代西方侵略史实增加,体现对西方文明辩证认识。

如32题近代西方早期殖民扩张,35题美国霸权主义、冷战思维。46题越南战争美国使用化学弹等。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张勤 张竞昳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