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警惕“沉默的视力小偷” 早发现早诊断是关键

2021-03-1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2021年3月7日-13日是第14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世界青光眼周主题是“视野不丢,生活无忧”。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预防?对此,3月10日,记者采访了多位眼科专家进行详细解答。

青光眼俗称“青风眼、绿内障”,由于眼球内的压力异常升高,视网膜视神经组织承受不了压力,造成损伤、 萎缩,最后导致视野损伤而致盲。

“青光眼也被称为‘沉默的视力小偷’,因为在青光眼早、中期阶段,很难自我发现。往往患者觉察到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前去医院就诊,就已经处于疾病晚期阶段。”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青光眼中心主任李海军介绍说,青光眼不可逆但可控,如患者及时发现并干预,可以保持一定的视功能。

李海军表示,不同的青光眼类型、不同的疾病阶段以及个体差异,选择的治疗方式也有差异,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激光、药物和手术。他提醒:“手术治疗后,患者仍需要注意手术期注意事项。药物治疗人群,更是应遵从医嘱,规范用药,甚或终身随访。”

青光眼容易找上哪些人群?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眼科主任王艳青告诉记者,青光眼的高发人群主要是年龄40岁以上,高度近视或远视眼,有青光眼家族史,有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有长期激素使用史的人群。

王艳青特别提醒,精神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思虑过多,好生闷气或大发脾气,长期用眼疲劳,在过暗的光线下长时间阅读,甚至习惯在极暗的背景下看电视等等都可能成为青光眼发病的环境诱因。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病,它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越早被检出,治疗越早,视功能的损伤也就越小。”她建议,正常人群大概4-5年全面查一次眼睛;而如果是青光眼高危人群,尤其40岁以后的,最好两年查一次;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一年要查一次。

郑报全媒体记者李京儒 通讯员张浥尘 卢亚敏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