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传统年俗已准备好登场。同时,智能技术普及,以及疫情增添的特殊感,也让一些新变化涌现。今日百度发布《百度2021年味搜索大数据》显示,传统年味还在延续,南北年俗各有不同。“云过年”方式五花八门,老年人也在及时跟进……中国人的年味,都藏在了这些搜索里。
就地过年引发“年夜饭菜谱”搜索热度上涨
在牛年,搜索关注度最高的年俗都有哪些?数据显示,压岁钱、送祝福、买年货,成为今年的热搜年俗。此外,年夜饭、挂年画、贴春联等习俗也上榜十大热搜年俗。这些仪式可大可小,可简单可复杂,但它们都交织在过年的流程里,组成了我们记忆里的“年味”。
对于年轻人来说,牛年春节显得尤为特别。一些人选择就地过年,过年期间的吃喝玩乐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过年不回家,“年夜饭怎么吃”成为年轻人的要紧事。数据显示,近30天“年夜饭菜谱”相关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80%。
总体来看,各省份对应的最热搜菜品,通常是地方菜或符合当地的饮食特点。比如四川的酥肉、辽宁的锅包肉和安徽的臭鳜鱼。年轻人极力想找寻的,总是那口家乡味。
解决完年夜饭的问题,年轻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了看电影这件事,“憋了大半年”的中国人,对牛年春节档电影充满期待。数据显示,近30天,“春节档电影”搜索环比上涨80%, 其中90后年轻人占比56%。其中,《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与《你好,李焕英》是今年春节热搜的前三名。
“手机红包”成父母辈热搜
说完年轻人的花式新年,来看看父母辈对于新年有哪些变化。在越来越充满数字智慧的春节里,一些老年人,也保持着学习的步伐。
大数据显示,近7天,50后老年人热门搜索问题分别为“如何用手机发红包”、“健康码怎么弄”、“快递单号查询”。这届老年人在与子女异地过年中,学会了通过发红包和寄快递表达思念。
一些已掌握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人,已经开始搜索“压岁钱给多少合适”,近30天,该问题相关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30%。数据显示,山东、河北、上海等地的老年群体,对发红包尤为热衷。他们以红包为纽带,表达着对晚辈的疼爱,“发红包”的年俗在“云”中得以传承。
以红包为纽带,年俗在科技中传承。老一辈人在年轻人的引导中学习新技术,年轻人也在提醒和询问中温习传统的年俗,最终几代人聚在了一起。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