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列“中国小店加油”高铁发车! “无声面馆”成为首批“高铁明星小店”

2021-01-0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2021年伊始,首列“中国小店加油”高铁在京广及沪昆铁路上发车,这列特殊的高铁,不仅浓缩了中国小店2020的成绩单,更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店故事,被展示在高铁,成为了高铁上的“明星小店”。

记者了解到,这些小店成绩和小店故事,是由网商银行调研与征集,网商银行表示,希望通过这一特殊专列,向中国小店致敬,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小店这一群体,感受他们的成绩与故事。

而在这之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河南面孔,他就是此前本报曾经重点报道过的“无声面馆”。这家看似普通的面馆一直坚持雇用听障人士作为厨师和店员,10年里,很多听障人士从这里学会手艺以后自谋生路。

10年坚持招收聋哑人

不少人学会手艺后开起了自己的小店

“无声面馆”本名“大同刀削面馆”,面馆老板孙学青和孙斌姐弟俩是山西大同人,因为家中亲人有聋哑人,两姐弟从小就深知家里有聋哑人的难处。

2010年,“大同刀削面馆”在开封开张,一位聋哑人顾客跟孙斌说,想介绍一名聋哑人朋友来店里上班。“我知道他们找工作不易,而且我会手语,能跟他们有效沟通,全家人一商量,就同意了。”孙斌说,就这样面馆开始招收聋哑人工作,一直坚持了10年。

10年间,店里的聋哑人店员维持在七八个,孙斌姐弟俩给他们在附近租了房子,装了空调,管吃管住。经常会有慕名而来的聋哑人找到他们寻求一份工作,他们都尽可能提供帮助。

一边教他们削面、拌凉菜,一边教他们一些基本的哑语和汉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也希望他们学会一些技能,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孙学青说,这10年时间有很多聋哑人学会手艺以后就离开自谋生路了,这也让他们很欣慰。“具体有多少人没算过,他们能靠着这个生活,我就替他们开心。”

这些年里,来“无声面馆”工作的聋哑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很多人离开以后拥有了自己的面馆,开起了自己的小店。

全国8000万小店

为2亿人创造就业机会

事实上,小店这个群体之大,超出许多人的想象,据商务部统计,全国8000万小店,他们支撑了2亿就业,相当于全国每7个人,就有1人的工作与小店有关。

网商银行的调研显示,他们当中,超过一半中国小店是夫妻店、亲友店。在过去的2020年,即使经历了疫情考验,仍有一半小店表示计划在明年扩招员工,多雇一些人扩大生意。

中国小店不仅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首批被印上专列的小店故事里,有浙江杭州的淘宝店店主王丹青,她将设计好的作品交给贵州妈妈们刺绣生产,5年1397位少数民族女性加入,她们不再需要出门打工,还能陪孩子们长大。既传承了手艺,还解决了就业。

有数年如一日服务邻里,不求回报的暖心小店,南京经营夫妻店33年的尹爷爷和王奶奶,已经70多岁了,当年来店里吃馄饨的孩子们都变成了大人,馄饨的味道依旧如初。他们还为农民工推出了自助餐,荤素搭配、10元管饱。

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表示:“中国小店是网商银行最主要的服务群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了不起的中国小店加油,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加油。”

郑报全媒体记者 肖雅文 


分享到: 编辑:周爱巧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