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过后,持续的低温让人更加向往温暖的地方,古城开封“大同刀削面馆”里,身穿橘黄色上衣的聋哑人服务员将一碗又一碗面端上桌,回头望向柜台的孙爱青。
柜台里的孙爱青,不时回头举手用不同的姿势向服务员下达指令,这种无声的传递方式经过了十年的累积,不但把温情传递给了几名服务员,也用持久的暖意感动着每一名上门的顾客。
无声面馆里,温暖和爱意已延续十年时间
1月6日中午,开封大王屯东街上,暖阳驱走了风中的凉意,大同刀削面馆的玻璃上凝上了一层水汽,食客们进进出出换了一拨又一拨,喧闹的交谈声中服务员无声地穿梭着,他们笑呵呵地摆盘倒面汤,又安静地退到一旁等待着一碗又一碗刀削面出锅。
站在柜台后面的冯亮是开封人,这个33岁小伙来到“无声面馆”三年时间,点餐、结账、调凉菜、端盘子样样拿手,他每天乐呵呵地站在店里,见人进出脸上就溢出笑容,那种自内而外的暖意让顾客都忍不住多和他“搭话”。
周春霞2013年来到“无声面馆”,目前是店里唯一的女服务员,她不仅兼职凉菜师傅,还揽下了每天采买的活,天不亮就要骑着电动车到13公里外的菜市场选购各种食材,这种自食其力 的生活让她总是感觉充实有力量。
“这些孩子一教就会,一看就懂,和客人交流没有障碍,在店里学会手艺一生受益,以后支一口锅就能养活自己。”店主孙斌把聋哑人服务员叫“孩子”,十年之中“孩子”来了又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一拨的面孔随着岁月转换,但温暖和爱意仍在这家面馆里延续。
“面拔尖,人更拔尖”小店引来市民致敬
“无声面馆”开办十年,孙斌和姐姐孙爱青将满腔心血和暖暖的爱意倾注到了聋哑人服务员的身上,他们用持久不断的爱意打动了古城开封的每一个人,每天络绎上门的顾客则给了姐弟俩坚持的理由和信心。
午间时段呼朋引伴上门的多是挑剔的食客,一位开封老人评价“无声面馆”和姐弟俩的善举是“面拔尖,人更拔尖”,面馆墙壁上署名“开封一市民”的留言书“我非常感动,你们是好人, 向您们表示感谢,致敬!”,则对姐弟俩持续关爱聋哑人群体的义举进行称赞,也表达了一座城市对持续十年的善举的敬意。
孙斌说,自己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是聋哑人,过去家人也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他和姐姐愿意用更多的时间把这种关爱延续下去,他相信最简单的东西是最伟大的,也默默地鼓 励自己坚持住,一直做下去。
“给他们一碗饭,帮他们捧牢一个饭碗,这是一个很朴素的动机,这个事情不做心里就放不下,看到他们高兴了,我们也能高兴。”孙斌说,十年之中曾经有几十个聋哑孩子来到小店, 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回家开店,自立自强地生活了下去。
米面的福利不高,他们用爱温暖孩子的心
午餐的忙碌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多钟,姐姐孙爱青才带着几名服务员聚在一起开始吃饭,他们面前都有一碗刀削面,几个人一起往嘴里送面,又一边比划着笑着,依然无声却让人似乎听到了朗朗的笑语。
店里的7名服务员来自开封、安阳、邯郸等地,姐弟俩在附近租了一个小院,他们和这些“孩子”吃住都在一起,见证了这些“孩子”手艺的进步,更见证了这些“孩子”的成长成熟。
“有人在这儿结缘,结了婚生了孩子,离开了也会回来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孙斌说,自己对待这些孩子有时像大哥,有时又像父亲,在管理中他会指出孩子们的问题,在生活上却尽 力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每年暑期,姐弟俩总会把面馆关闭一周,“就是最热那几天,我们就带着孩子们去旅游,九华山、五台山都去过,费用可不低,去了心里更加清凉”,孙斌说:“卖一碗米面的福利不高 ,但给孩子们的福利从来不会低,十年的时间过去,我们姐弟俩对孩子们始终无愧于心。”
这个月底,这家面馆又会提前放假,姐弟俩要回老家陪陪家人,也让孩子们尽早回去陪在家人身边,有还让孩子们有空给亲人们展示下学到的手艺。
“无声面馆”正在参评全国正能量人物,请为他们点赞
目前,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包括本报在内的全国近百家主流媒体,启动了2020年度正能量人物评选,河南“无声面馆”成功入围候选。1月5日,评选投票已拉开帷幕。
欢迎您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关注“天天正能量”官方微信(ID:zhnlali),点击左下角“年度评选”进入投票页面,为“无声面馆”(年度正能量故事组,候选编号:14)点赞助力。
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永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