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8日,据奥地利音乐频道消息,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于当日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27日,傅聪被媒体报道确诊新冠肺炎。他的学生、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孔嘉宁发文透露,“傅先生已经住院两周,希望他能挺过来。”
据悉,傅聪是著名钢琴家,有“钢琴诗人”美誉,为钢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父亲是著名翻译家傅雷。
孔嘉宁是傅聪学生,卓一龙系傅聪太太。之前孔嘉宁曾透露傅聪生病住院的消息。
今天凌晨3点多,李云迪发微博悼念——
网友悼念——
傅聪
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傅聪先生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长子。
他8岁习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青年时期便为了艺术理想背井离乡,远赴海外求学。
《傅雷家书》 还记得吗?
傅雷写给傅聪的信|家书抵万金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1954年10月2日
△傅雷与傅聪
《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在傅聪的成长道路上,父亲傅雷对他的教诲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傅雷曾教导他,“要先做人然后才能做艺术家”。傅雷对傅聪的教诲是他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
这也奠定了傅雷在艺术道路上成功的基石,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钢琴诗人”。
作为傅雷的长子,傅聪肩负着过世母亲的期望,而父亲傅雷在他的身上更是几乎耗费了所有的精力,希望将他培养成一位有用之人。
三四岁时,都是孩子调皮的年纪,但傅聪只要一听到古典乐就会安静下来,似乎初初展露出了对音乐不寻常的热爱。
到了八岁半时,父亲傅雷与其挚友雷垣聊天,谈到音乐与孩子将来的话题,雷垣提及“孩子有没有音乐天份,要试试绝对音感,一试就灵”。
听完雷垣的建议,傅雷便叫来了傅聪,让其听雷垣所弹音高,辨别音名,没想到傅聪一个不差的都说对了。这让雷垣十分的惊讶,更是让傅雷郑重地考虑了一番后,打消了让傅聪学画的念头,转而拜雷垣为师,学习钢琴。
傅雷与傅聪
在跟随雷垣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钢琴基础后,九岁半的傅聪转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时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的Mario Paci为师,并在其门下受教三年。
后来傅聪一个人来到了昆明,就读云南大学。
在十三岁到十七岁的三年时光,他几乎没怎么再摸钢琴。没弹琴也罢,在那个时代,作为学生的他也没怎么念书,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整天在搞什么学生运动啊、打桥牌啊、谈恋爱啊……”。
1951年,从云南大学毕业后,傅聪回到了上海。重归熟悉的城市,少了生活的喧嚣,傅聪这才正式决心要认真学习音乐。
时间到了夏天,傅聪再拜苏籍钢琴家Ada Bronstein夫人为师。这段时间他刻苦用功,想把那丢失的三年补回来,便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南方夏天的湿热天气只要体验过的人都是知道有多恐怖,在哪个没有空调的年代,即使衣裤尽湿,傅聪也绝不休息。
但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坚持与执着,傅聪逐渐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独到理解。
叛逆的年纪,加上在家呆久了,傅聪与父亲也有不少关于音乐上的争执,最有名的自然当属《傅雷家书》开头说到的“53年正月的事”:
“老想到53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大家看到这段文字,可能云里雾里的,后来傅雷次子傅敏在《傅雷家书》新版中,加了这样的注释,让人恍然大悟:
1953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 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执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
傅雷与傅敏
当然,有了这些对于音乐的争执,才能让人更好的进步。
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举行。经国内选拔,傅聪作为中国选手参加“联欢节” 的钢琴比赛,结果获得了三等奖。当时他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甚至让苏联选手都感动得不禁泪下。
1955年3月,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74名选手齐聚波兰首都华沙。傅聪作为其中音乐资历最为薄弱的选手,最终取得了第三名与《玛祖卡》演奏最优奖,打破历史,成为了第一位在肖邦大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而在肖邦比赛前一年,傅聪便已被文化部选为留学生,在波兰就学于杰维埃茨基教授门下,直到1958年底便提前毕业。
在这期间,傅聪曾于1956年返回中国休假,在北京举行了个人独奏会,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莫扎特协奏曲音乐会。
除了在国内的演出。他还在东欧各国的许多城市演奏超过五百余场,让国外的许多听众,也听到了中国人敲击琴键的声音。
1958年,傅聪依旧留学波兰,著名的《傅雷家书》便出自这一时期傅雷与傅聪的书信来往。
然而好景不长,这一年父亲傅雷被划为右派,傅聪国内的女友偷偷写信告诉了远在波兰的傅聪。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促使了傅聪的出走。
在一位英籍音乐教师的帮助下,傅聪悄悄买了从华沙飞往伦敦的机票。
再后来傅聪回忆起这段经历,说道:我出走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因为那时候国内没有艺术,而我离开艺术就没法活下来!
背井离乡的痛苦与思念祖国的情感,全部融化在了傅聪的每一个音符中。
1958年12月,傅聪抵达伦敦,这位“流浪音乐家”在而后的20年间,举行了超过240场独奏音乐会,录制了超50张唱片,足迹遍布五大洲,更是在60年代被时代周刊赞誉其为“当今最伟大的中国音乐家”。
自那时至今,傅聪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奏、讲学,分享自己的音乐。
2008年,在杭州举行“纪念傅雷诞辰100周年钢琴独奏音乐会”;同年,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肖邦、海顿、舒伯特等人的作品。
2009年10月,在台北音乐厅举办“海顿钢琴独奏会”。
2010年,参加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的“肖邦诞辰200周年”系列音乐会;同年,担任第十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同年,担任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同年,在海口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Contradanse》《Cantabile》《Barcarolle》以及《Polonaise Fantasie》等作品;同年,与澳门乐团合作,在澳门文化中心上演“傅聪的荣归”音乐会。
2011年11月,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独奏音乐会;同年,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李斯特的《彼德拉克十四行诗之123》、肖邦的12首练习曲以及舒伯特的3首钢琴曲。
2012年4月,在台湾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同年,在台湾师范大学举办大师班;5月,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
2013年4月,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德彪西《向海顿致敬》、贝多芬《E大调奏鸣曲 作品109号》、舒伯特《G大调奏鸣曲 作品894号》以及斯卡拉蒂的六首奏鸣曲等作品。
2014年5月,在杭州大剧院举行独奏音乐会,演奏莫扎特与肖邦的作品;同年,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演奏了肖邦、莫扎特的作品。
对于父亲的对自己说的那句“做人,才做艺术家,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傅聪在采访回应地十分谦逊:我一辈子都没有违背这个原则,可是,如果自称是一个艺术家或钢琴家,我觉得是夸夸其谈,自己还没有资格这样说。
在音乐面前,傅聪无比谦虚。
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傅聪弹奏的音乐中
为大师送别……
△点击播放音频(傅聪 - 夜曲,作品9,降E大调,第二号)
一路走好!